康耐特光学,高毛利率定律失效
在毛利率上,康耐特光学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仅打不过明月镜片,也远不如另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博士眼镜。
文丨BT财经 十里
近日,上海康耐特光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康耐特光学")已经通过上市聆讯,预计近期在港交所上市。
这不是康耐特光学第一次IPO,2021年4月1日曾递表,但后续未能通过聆讯,6个月后,康耐特光学再一次尝试冲击IPO。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树脂镜片制造商,康耐特光学为何在资本之路走得坎坷?
业绩增速放缓,毛利率与同行有较大差距
康耐特光学为一家树脂眼镜镜片制造商,在超过80个国家进行销售,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澳洲、泰国、德国及巴西。
要了解康耐特光学,还要从招股书来看。
从基本盘表现看,康耐特光学的成绩并不亮眼。收入增速正处在放缓的态势,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到2020年,及2021年前5个月,康耐特光学的总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0.59亿元、10.93亿元和5.38亿元。2019年的同比增速还为24%、2020年则骤降到3.21%。
净利润增速同样放缓,2018年至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78亿元、1.12亿元和1.28亿元,2019年的增长率为43.59%、2020年则降为14.29%。整体来看,康耐特光学的营收、净利润规模虽然表面增长,但相应增速均明显放缓。
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或跟康耐特光学核心产品的销量放缓有关。
根据招股书显示,康耐特光学的标准化镜片收入增速在逐渐放缓,尤其是在2020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标准化镜片一向是康耐特光学业绩中"扛大梁"的业务,占比80%的收入,该业务增速放缓,显然直接影响到总营收的增速。
上市进程上,康耐特光学并不算早,其对手 $明月镜片(SZ301101)$ 明月镜片已经在创业板上提交招股书,如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就可挂牌上市。
明月镜片最出名的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高毛利率,根据明月镜片招股书,2017年度至2020年6月,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0.45%、44.78%、51.24%和54.10%,旗下产品整体毛利率约在50%上下,通过线上渠道的毛利率更是高达91%,远高于康奈特光学。
在毛利率上,康耐特光学不仅打不过明月镜片,也远不如另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博士眼镜(SZ300622)$ 博士眼镜,后者的主要业务为眼镜零售,根据博士眼镜2019年年报,2019年毛利率为71.17%,远低于康耐特产品整体在30%左右的毛利率。
除此之外,康耐特光学的业务比较依赖海外市场,其境外业务的收入占比最高达到80%以上,美国,面临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带来的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美国政府已经对眼镜产品额外征收10%的从价税,这也给康耐特光学带来了一定的财务压力。
康耐特光学的原材料也依赖海外市场。根据招股说明书,康耐特光学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和2018年5月31日期间,用于制造眼镜镜片的大部分树脂单体,供应商都是一家日本化工公司,采购量的占比也不低,分别为40.5% 、41.8% 、41.5% 和41.6% 。
不仅是康耐特光学遇到这个问题,国内眼镜品牌对材料供应商均存在很大程度的依赖,比如依赖韩国KOC及其关联方的明月镜片,国内尚未有成熟的POE树脂供应商,核心技术不在手上,这意味着康耐特光学要持续面对"卡脖子"的问题。
康耐特光学能讲出新故事吗?
在智能手机成为"电子器官"的时代,中国近视人群不在少数。
东兴证券指出,根据2019年数据来看,目前全球近视患者数量达到约14亿人,中国近视患病人数已超过6亿人。
几亿近视人群,捧出了几百亿的大生意。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全球树脂眼镜镜片的零售销售价值总额由2015年的324亿美元(约人民币2119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58亿美元(约23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
对于镜片制造商康耐特光学来说,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去年疫情影响,康耐特光学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均有所放缓。
大环境波动之下,眼科股今年的表现都不算理想,目前,今年登陆资本市场的朝聚眼科较发行价跌超10%,兆科眼科的股价则较发行价下跌超50%。连眼科巨头爱尔眼科的股价也从年初70.15元的高点,一路下跌到10月15日收盘的47.12元。
眼科生意颓势已显,于是,康耐特光学这几年没少寻找第二增长的新故事。
比如在渠道方面,原本处在行业中游的康耐特光学,如今开始一步步向下游零售靠拢,冲击IPO之前,康耐特光学已建立零售店面,也与一些电商平台尝试建立合作,销售自有品牌眼镜镜片。
线上渠道的毛利率更高,康耐特光学此举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毛利。
如今,眼镜商家的竞争战场开始由线下转到了线上,通过线上实现销售成本的优化,互联网电商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时间和价格成本,同时节省门店人力等成本,这也是明月镜片等传统眼镜厂商纷纷拥抱线上零售的原因。
康耐特光学进军零售的背后,除了提高毛利率以外,还有眼镜行业同质化严重、受制于零售渠道的原因。有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共有123万家眼镜相关企业,中国还占据全球眼镜制造行业70%的份额。
国内厂商如果想在一片红海中脱颖而出,在产品研发无法讲出新故事时,只能换一条赛道,比拼渠道抢占速度,建立品牌心智,在新消费时代,眼镜行业也不例外。
不过在零售方面,康耐特光学还是慢了一步。同为树脂镜片制造商的明月镜片,早已建立了相当规模的零售渠道,由于更早接触与消费者更近的零售端,"明月镜片"自然也更被人们熟知,相比康耐特光学,"明月镜片"品牌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营销上,对手也在不断发力,2017年,明月镜片就和特劳特签订《战略定位合同书》,聘请特劳特为其制定广告营销计划,扩大品牌影响力,无疑是与康耐特光学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表现。
在业务方面,康耐特光学也表示要发力国内市场,逐渐摆脱对海外市场以及供应商的依赖。招股书称,如公司的其他海外市场政府采取类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或将对公司的出口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但目前根据招股书来看,这种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康耐特光学最大的客户依然是海外市场,而且康耐特国内两大生产基地均未达到满产,招股书显示,康耐特上海生产基地2020年的实际使用率为85%,江苏生产基地的实际使用率为90.3%,甚至上海生产基地实际使用率连续两年下滑。
显然,康耐特光学的新故事,暂时还无法讲出。
多个对手入局,眼镜赛道竞争激烈
眼镜市场大也分散,集中度低,决定了这个行业总会有新人涌入,不仅是同类的树脂眼镜,还有隐形眼镜、以及这些年兴起的智能眼镜,都在抢食近视眼镜市场份额,像康耐特光学这样的传统眼镜企业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首当其冲的对手,就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隐形眼镜,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经营范围含隐形眼镜的企业已经超过10万家,市场竞争激烈。
其次是高科技产品类的智能化眼镜,随着"元宇宙"概念成为网红,智能眼镜也成了不少企业的香饽饽,智能眼镜搭配矫正视力的镜片、防蓝光护目镜片等,也成为镜片领域的新趋势。
这也对传统镜片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研发还是销售,如果想要抢占智能眼镜领域,还需要紧跟时代趋势,及时做出更多的改变。
而且已经有巨头先行一步,在智能眼镜上布局。如Facebook与高端太阳镜品牌雷朋联名开发了首款智能眼镜、华为推出HUAWEI XGENTLE MONSTER Eyewear II智能眼镜,小米也推出了智能眼镜。
随着大厂布局的深入,在未来近视智能眼镜很可能将快速被普及,对于康耐特光学等传统眼镜制造商来说,智能眼镜赛道也可以成为新的增长赛道,以及向资本市场证明自身实力的途径。
只不过,相关的研发投入也不低,康耐特光学目前还面临毛利率低、产品同质化、材料供应商"卡脖子"等问题,若想在行业内占据竞争优势,甚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护城河,显然还需要很多成本投入。
如果康耐特光学赴港上市成功,一方面,可以解决核心产品的产能问题,比如同行明月镜片在招股书就提到,上市资金将会用于高端树脂镜片扩产、研发中心建设、技术升级等;
另一方面,或将可以为康耐特光学的新业务上带来更多的可能,比如在智能眼镜上进一步布局,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长期以来,国内的眼镜供应商市场几乎处于外企垄断的状态,近些年,国产相关技术也在逐渐萌生,但无论哪个行业,头部玩家想要保持稳定的领先地位,都并不容易。
无论如何,上市对于康耐特光学来说意味着提振的信号,至于能否成功上市、以及市场能否表现出理想的估值,还要看康耐特光学后续的表现如何了。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