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黄峥因为做对了这两个选择, 成为了中国第三富豪
拼多多(NASDAQ:PDD)重新回到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视野里时,充分诠释了何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让数据说话
2019年,拼多多成交额10066亿元,营业收入301.4亿元,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商家数510万。
即使读不懂财务报告的人也能通过上面的数据看出,拼多多去年的业绩有多么亮眼。
此外,从用户数看,创立4年半的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京东的活跃买家数为3.62亿)。因为近一个月股价涨了50%多,拼多多市值高达576亿美元,而CEO黄峥身价也随之暴涨,一路上升到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三位。
细看财务报告,虽然拼多多2019年依然是净亏损状态,但是增长速度极快,并且财务状况很健康。
首先,拼多多流动资产高达75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7.7亿元。说明拼多多现金流良好,流动性强,有较强的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
其次,从2016年起,拼多多就注重研发领域的投资,相较于其他电商品台,研发支出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高,并且比例还在逐年提高。
高比例的研发支出说明拼多多在业务扩展、界面设计、交互体验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长期来看有利于业务的发展。
当然,2019年财报中,拼多多的市场营销开支依然巨大,达到272亿元,甚至高于京东的222亿元--拼多多的营业收入只有京东的5.2%。看来,拼多多急速增长的用户数量,离不开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尽管如此,整体来看,拼多多的财务状况良好。这是拼多多的年报,也是它的喜报。
正确的选择
拼多多的黄峥和京东的刘强东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刘强东出身贫寒农村,一心要在大城市,开拓中高端市场,走品质路线;黄峥则正相反,城市出身的他心系下沉市场,极度看重性价比。
黄峥做的第一个正确的选择,就是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这一重要方针被黄峥证明了在中国商场中同样适用,让他能够在大家都认为中国电商格局已定时,横空出世,占领市场,带领一个"北京五环以内人民都看不懂"的品牌,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在美国上市。
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大多数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还是更看重物品的基础功能和性价比,"拼多多式产品"短期内仍有很大需求。
黄峥做的第二个正确选择,则是紧抓时政,积极配合国家工作。
三农问题是近十几年工作的焦点,扶贫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2018年,黄峥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演讲时说,"助农是拼多多的本分"。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拼多多积极协助操盘,2019年,其平台上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已经登顶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
商务部发布的电商兴农报告点赞拼多多;去年12月,拼多多又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的电商扶贫案例库。
疫情期间,拼多多发起"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联盟",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成立,开创了与各地政府合作直播、由政府一把手亲自带货的先河。
2020年前3个月,拼多多平台单品销量超过10万的农(副)产品达到1030款,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水平。
谁都知道,在中国做生意,得到政府的表扬和支持意味着什么。"政治优等生"黄峥再次做了正确的选择。
拼多多的痼疾
说到拼多多,就不得不提三个问题:假货次品,低价补贴和品牌定位。
发展初期,拼多多平台上出现了许多山寨商品。经过清查,容易引起混淆的山寨品几乎绝迹,但是产品质量依然是硬伤。
网上很多做商品供应的人爆料说,一部分品牌相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在拼多多上以低价出售,是因为虽然品牌相同,但是用的可能是劣质原材料。譬如说茶叶,在别的平台上用的是好的部分,"拼多多专供"用的可能就是杂乱的根茎。
淘宝创立初期也经历过相同的假货和次品问题,但因为成立时间早,那个时候的竞争还没有这么激烈。市场是否能给拼多多足够的时间改正,能否重新建立起对平台的信任,不得而知。
另一部分商品售价低,是因为平台引导商家对商品进行补贴。
补贴对消费者来说是有益的,因为可以以低价买到同样质量的商品。但是商家愿意补贴一定是为了引流,长期来看这种引流模式对于平台是不利的。
如果引流成功,商家获得越来越多的忠实客户,就有可能形成一家或几家独大,击垮其他商家。这时,他们大概率会提高售价,以弥补之前的损失。消费者此时也无法找别的商家购物,情况类似于滴滴合并快的之后,补贴越来越少直至归零。
如果引流不成功,补贴的商家大概率会因为亏损关店。另外,在拼多多平台上,绝大多数用户是以价格为导向的,对商家或品牌没有粘性。这就导致即使一开始引流成功,一旦商家停止补贴,客户会迅速流失。
至于品牌定位,拼多多的品牌依然与"低价商品"紧紧相连。
"我买得起名牌的衣服和包包,不代表我不会买拼多多上的拖鞋和垃圾袋。""拼多多上买的产品也没那么差,也能买到质量好的真货。"
诸如此类的说法这两年越来越多,被看做是对拼多多的支持和认可。但是,这些说法真的是认可吗?难道潜意识里不是一种"拼多多上只能买拖鞋和垃圾袋这种低价商品",或者"用心挑选到质量好的真货是需要运气的,像买彩票一样"的思想?
作为平台型电商,只靠销售低价易耗品、不断压低利润,很难撑得起576亿美元的市值,也很难继续发展。
新的战场
拼多多显然不满足于目前的状况,已经开始行动,准备进军一二线城市和高附加值商品市场。
在之前的市场中,拼多多是领军企业,几乎独揽市场。跨入新战场的拼多多会用怎样的战术,又能不能适应激烈的厮杀?
从去年开始,拼多多推出了"百亿补贴"活动,以整点秒杀优惠券的方式,用全网最低价销售3C产品。拼多多还与很多网络大V达成推广协议,利用他们在一二线城市的流量优势,使这项活动很快被人熟知。
但是,"百亿补贴"推出以来,投诉不断。
不少消费者称,自己下的单无故被取消。对此,拼多多给出的解释是"系统有自动判断消费者是不是在薅羊毛的功能,如果消费者基本没有使用过拼多多,使用百亿补贴优惠券下的订单就可能被取消"。
且不说系统的算法是否准确,"百亿补贴"的规则中没有写明一定要多久的使用时间或者是下过多少订单之后才能抢优惠券。这样取消订单给消费者极差的购物体验,会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还让拼多多有虚增成交总额的嫌疑。
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时长,拼多多新上线"多多直播"。然而,直播卖货领域拼多多的竞争者繁多。除了同为电商平台的淘宝,快手、抖音等也早就进入开始这项业务,并且有各自的流量网红。
多多直播目前的特色是与政府合作直播以及进入工厂直播生产。想在直播带货界站稳脚跟,拼多多要需要更多元化的特色,或者培养自己的流量网红。
在运营成本方面,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和生态链,拼多多的成本比另外两家电商巨头高。拼多多发出一个包裹的物流履约成本占到9%,但这一比例在阿里是3.6%,京东是3.9%。差异巨大的物流成本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薄利多销的策略,去年拼多多的人均成交额仅为1720元,而同期京东和阿里的数据分别任5761元和8757元。下沉市场的用户总数现在约为6.18亿,拼多多已经快达到流量天花板。如果不能提高人均成交额,今后的业绩很难提升。
此外,拼多多的老地盘如今也面临挑战。
京东推出京喜;淘宝重整聚划算,今年3月26日又推出"淘宝特价版"APP,上架一个月就吸引了117万商家入驻。
拼多多业务壁垒低,容易复制。一旦老牌巨头想入侵它的市场,依靠像阿里集团这样的流量、信誉和完善的生态链,拼多多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不过拼多多依然在努力寻求机会。
4月19日,拼多多宣布认购国美零售(HK:0493)2亿美元的可转债,双方正式开展深度合作。4月28日晚,交割完成,若最终相关的可换股债券行使,拼多多将成为国美零售的前五大股东。
国美除了将全量商品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通过自身在家电类的品牌效应带动拼多多电器类产品销售外,还能用自身物流平台安迅物流弥补拼多多一直以来在物流方面的短板,国美管家则可以填补拼多多家电后服务的空白。
与国美的合作,使拼多多有了在家电类领域分得一杯羹的可能。
"新物种将会以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样子在新的土壤中孕育和生长。现在,正是世界萌发新生,重新构建的时候。......在这新世界中,我们的美好旅程才刚刚开始。"
黄峥在今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表达了对新世界的憧憬。对于拼多多,旅程是否美好还未可知,但它的确是带着荣耀和痼疾,步入了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