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2日

注册 / 登录

朱海斌:金融监管的风险管理需跟上金融创新速度

嘉宾: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朱海斌

 

以下为发言实录:

朱海斌:首先非常感谢会议方的邀请,尤其非常荣幸今天和Sargent教授和钱院长两位非常尊敬的前辈能同台,我这次来确实主要是怀着学习的心态,尤其科技的领域,经济学家对这个非常弱。昨天晚上我去了生命和宇宙那个专场,结合今天这个命题分享一下自己一些收获。

昨天晚上那一场有三位诺贝尔奖教授,有物理的,有微观的脑细胞活动的,上午看到能源、科技、材料、化学这方面,人类在最近几十年取得非常非常大突破。我是七十年代的人,从小我们受教育,当时对中国2000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当时的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是就觉得非常理想。我们回过头看中国过去三四十年改革的变化,回过头我们同样看世界的变化,以前很多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已经发生,甚至说发生得比我们更早。

从这个角度,包括昨天晚上David Gross教授说未来一万年人类有能力进行跨信息,而且把生命的种子可以传播到太阳系之外,应该说这个速度,科技的发展力量正在以一种加速度的力量,但同时昨天晚上David Gross教授也谈了他最大的担心,就是人类的文明是否能坚持到那个时候。

科技领域我是门外汉,主要谈一下最近比较火的金融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货币等,对未来的金融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昨天晚上我非常大的一个体会,在科技这么迅速发展的阶段,人类对于科技,对于金融、社会的很多其它领域,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一方面是非常开放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需要有更加谦卑的心态维护科技带来的社会的变化,避免科技带来另外的负面性。

我还是回到重点,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前几年在中国有另外一个马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美国是最早起来的,但中国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这个中间背后对应的确实在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经济对整个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包括金融行业。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像第三方支付,像微信、支付宝,应该说中国新的消费市场跟美国相比,我们已经从最开始相对比较落后,直接跳过了像美国现在比较常用的信用卡和其它金融支付的方式,我们直接跃入到更加下一级,这是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后发优势。

同样我们看到在金融交易方面,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或者科技的发展,正在完全改写整个金融行业,比如像高盛。高盛之前有600多名交易员,现在只剩下2名。包括摩根大通,每年在金融科技的投资方面,现在超过10亿美元,摩根大通也宣布我们不仅是一家金融公司,我们也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在股票交易方面,摩根大通最近也研发了一套自己的新的AI系统,这个也是在交易环节就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自动化的交易。另外大家也关注到摩根大通中国的投资银行部,面对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尤其互联网技术和科技技术的发展,对整个投行团队进行了一个结构的重组,由以往我们针对各类各个行业的服务,现在重新定位成以科技为核心的七个行业的划分。

这七个行业是金融服务于科技、医疗健康与科技、企业与科技服务、智能出行、新消费与智能制造数字化途径、基础设施新能源。可以看到在科技发展以后,对金融服务的行业来讲,或者从我们现在能提供的服务来讲,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近几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或者金融科技领域,我们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P2P爆雷的问题,其实几年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包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对于现金贷的整顿,其实在它刚开始进来的时候市场都是欢呼的形态,我觉得这是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一个后发优势,或者说领先于全球的一个领域。但很不幸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领域出现一些新的危机的风险点。

在进行金融创新或者金融科技的过程之中,回到第二点,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一个谦卑的心,或者说在金融跟科技的结合里,在这个特定的领域里头,我个人一直非常担心金融的血液和科技的血液之间是否有一些排斥性,怎么样把它更好的结合。因为科技最终最主要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发明的心态,但在金融领域,我们知道金融的核心,它的生命线在于风险管理,这个风险管理跟开放之间实际上本身是有冲突的,是需要我们去做很好的平衡。中国在过去几年,我觉得走的弯路恰恰是因为我们可能过多的关注了在拥抱新能源创新,新的商业模式的同时,忽视了这些新的产品背后所对应的风险管理。

从全球来看,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其实在美国的市场,也存在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争论。当时,像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是非常支持金融创新。回过头来看导致金融危机非常重要的一些金融产品的形式创新,比如美国的次贷产品,原先是一种类似于中国现在在讲的普惠金融,怎么样支持中低收入阶层更好解决住房问题。另外一个产品是当时的CDO,像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我们可以看到,恰恰在这些产品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没有一个相对应的风险管理的系统去管理它的风险,导致了美国2007、2008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中国的话,我们应该说在2008年到2016年、2017年之前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在金融监管,在金融开放的思路上,跟全球恰恰走了一个相反的道路。从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监管是收紧,中国在200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鼓励金融创新。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由于我们的金融监管在风险管理上并没有相应的跟上这些新的产品形式和新的金融服务形式的创新,导致了我们在目前最近几年,现在政府谈到未来三年我们三大攻坚战任务,第一大任务是防范系统性的风险,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风险。从金融去杠杆、金融强监管这个方向,应该是2008年以后第一次从监管上出现调整,这个调整在2017年以后个人感觉是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防范风险是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

最近随着贸易战、汇率、国内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化,现在也有很多的讨论,是不是前一阵去杠杆、强监管做得多了。我个人觉得恰恰相反,未来几年包括最近一段时间,在去杠杆、强监管的问题上,如果做一些微调是可以,但如果因为今年一些短期的困难而放弃了去杠杆、强监管的目标,很可能中国在未来三到五年金融体系的风险会进一步的恶化。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