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2日

注册 / 登录

“海南万里真吾乡”——马来西亚海南华人文化访谈

 

登嘉楼海南会馆会长 邢福川(左二)与第二副会长 祝铭诚(左一)
(照片 : 财经时报/王定洲)

登嘉楼海南会馆会长 邢福川(左二)与第二副会长 祝铭诚(左一)

 

1954年,出生海南岛的邢福川,跟随母亲移民马来西亚

如今他已经在这块风光迤逦、热带暖流抚过的岛屿国度度过了64个春秋。

"乡下生活穷苦。早在1825,我祖辈就集体南移,到现在的登嘉楼,当时我父亲已经在马来西亚了。"作为登嘉楼海南会馆会长的邢福川回首起当年移民的情景,恍如昨日。

追溯海南人与马来的历史渊源,可早至明朝。据明实录卷二百十七载:成化十七年,遣礼部给事中林荣往满剌加充正史。600年前海南人作为朝廷使节出使满剌加国(今属马来西亚);300年前,开始有了海南人私访马来西亚;近200年前,海南岛有商船驶往马来西亚槟城经商。

十九世纪前,着陆马来西亚的海南人大多是通商。真正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始于十九世纪中叶。

1926年至1930年,福建广东两省政局混乱,内战的硝烟波及海南岛,民不聊生,迫于战乱的海南人只好辗转跨洋南下。

1935年至1939年,日本侵华时期,华南各省相继沦陷,海南人民受到日军血腥暴虐的烧杀抢夺后,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难,到南洋保身。

战争平息后,移民浪潮稍稍缓和。然而早期一批海南商人在马来发家致富后,决定携带家眷定居马来。特别是1935年后,移民群体异常庞大,以家为单位整体迁挪并且长期居住,成了新的趋势。

久而久之,就成了马来华人里一类永久的附带"海南"胎记的华人群体。

下海移民

海南人为什么要移民至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海南林氏公会前任主席林猷顺这样总结分析:一是由于当时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二是军阀割据,盗贼猖獗;三是为了逃避兵役;四是受"南洋香、南洋美"的宣传所吸引。可见,政治与经济是当时海南人移民马来西亚的两大决定性因素。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海陆领地上,海南岛当属距离马来西亚最近的省份,但海南人占马来华人总数并不是最多,次于福建人、广府人、客家及潮州人,位列第五。依据历次人口的统计数据,1921年,马来亚地区(包括现在的新加坡)海南华人一共有6.82万人,占当时马来亚华人总数约8%;到了1970年左右,马来西亚的海南华人数量达到15.92万人,约占当时华人总人口的5%。

异乡远居,早期海南人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十九世纪初,马来西亚华族社会存在两种地位悬殊的阶级:土生华人(或皇家华人)与劳工华人。前者在经济上扮演地主买办官绅的角色,受着英国殖民的影响,参与马来的政治活动和贸易往来。后者生活在社会底层,自力更生,默默地从事体力劳动。思维更偏向于中华传统观念,相对比较保守。

不管是何种阶层,勤勤恳恳的华人近百年来为马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跨越海峡,他们在这片富饶的异域土壤里注入华夏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蔓延至一代又一代。

海南"福利"

"1900年代,海南人大多是替洋人打工,做厨师,后来自己开咖啡馆、裁缝店。十间餐饮铺,至少有8-9家是海南人开的。"邢福川说道,脸上洋溢着自信。

早期的华人移民群体中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以方言地域划分职业。闽南人经营树胶;广东人经营金铺、酒楼;潮州人经营杂货、米粮;客家人经营药材;兴化人经营脚车店。后来者海南人没有抢占到好的商机,只能在餐饮娱乐上花心思,于是海南人主打经营咖啡店和餐馆。自美华合作社成立后,海南人开始从事更多领域的商业活动,如买卖汽车、金融贷款、汽水厂、电器商、旅馆等等。然而以美食为主的餐饮业仍是马来琼籍商人一道不可抹灭的文化记忆。

说到食物,最为著名的海南特色美食非"海南鸡饭"莫属。鸡饭,在海南话里叫做"koi1 ɓui1"(鸡糒),起源于海南省的文昌市,也称"文昌鸡饭"。以文昌当地的白切鸡做法,配以鸡油和浸鸡水煮的白米饭,再加上各种酱料的锦上添花,吃一口,不觉勾起沙滩边海风徐来的清透与沁凉,那是海南独有的味道。除此以外,马来火热的海南特色美食比比皆是,冬粉什菜、五角粽、果品、马蹄按......正所谓生活的智慧全在于吃,海南人用烟火创造出让每一代海南祖籍的马来华人都引以为傲的文化式样,一道道入口的醇香,不就是海南人智慧的结晶吗?

精心烹调的美食,让漂泊半生的早期海南移民者重拾生活的信心。然而,如何在这块无根的土壤里开枝散叶是早期海南移民者一直思考的难题。教育,是他们寻找到的唯一出路。

海南人在1913年,创办了第一所华人学校--槟城益华学校,原属于南华医院街益智阅书报社,当时仅设夜校。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推残革命,革命元老、同盟会会员李烈钧避难槟城,寄寓益智阅书报社,使得该社成为革命志士聚会场所,因当时社会所需,增设日间部。

其间因为国内革命亟需募资,该社下令停办益华学校,直到1919年,琼籍乡亲庄春华、庄家钵奔走号召复办益华学校,并更名为"槟城琼州会馆益华学校"。

传统的琼籍华人虽然主营咖啡店,时代延续,但是老一辈的移民者利用微薄的收入来源供子女读书,受更好的教育,鼓励子女向其他职业转型。目前我们看到的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遍布于马来社会的各个领域,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活跃于政商文化界,教师、公务员、银行与大企业经理等等职业不乏大量的琼籍华人。

 

瓜拉登嘉楼天后宫
(照片 : 财经时报/王定洲)

瓜拉登嘉楼天后宫

 

同乡情缘

马来西亚登嘉楼海南会馆聚集着一大群海南祖籍华人,这里曾是登嘉楼海南先民的聚落中心和落脚移民的临时庇护所。

海南会馆最著名的建筑是天后宫,位于过山街,依山傍水。不曾想到,这样一座金碧辉煌的艺术品经历过百年沧桑。据铜版记录史实,天后宫建于清王朝光绪二十一年,据今已有一百多年,风雨侵袭,盖瓦修缮,仍保持着原貌。

天后宫建筑整体上看,屋脊平直,山墙高于屋脊,属于金字形硬山屋顶,也称金式马脊。屋脊两端有博古形椎饰,各种线条组合图案交汇而成,主脊中央与两端雕有龙形泥塑,素雅简约。一眼望去,有着海南庙宇的传统建筑特色。

走近,可见宫殿内外大门前珍贵精致的十四幅壁画,以及在横楣上端与两旁的泥塑彩绘浮雕。年代虽已久远,但一凿一痕依旧精细。

这里,作为登州华裔传统膜拜信仰之神圣场所。按照往年的传统,今年又要举行一系列特色活动。会长邢福川和副会长祝铭诚在紧张的筹备中。

"之前,会馆是茅舍屋,屋顶是用椰子叶编的,专门用来接待从海南乡下来的人,特别是没有亲戚在这边也没有地方住的人。当时,我记得刚来的时候,海南会馆就像一个联络站。"邢福川解释说。

海南会馆的建立初衷,是让"老客"帮忙"新客"。据海南会馆史册记载,一百多年前,越来越多的海南人南下来到登嘉楼。当时一位叫翁邦玺的乡贤,看到同乡没有居所,深感忧心,于是毅然集资兴建一所茅舍,在茫沙比异作临时宿舍。因为材料稀缺,这所茅舍就地取材用椰树当柱子。虽然简陋,但却体现了琼州先贤们关怀同乡的崇高友爱精神。

移居到此的海南人越来越多,但"守望相助"的精神一直都在。同乡会不断壮大,会员相互间频繁联络,互帮互助。会馆给予新来者暂时栖身的"家",也被海南人亲切地称为"公司厝"。登嘉楼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同乡会馆,其中海南会馆的历史最为悠久。一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远渡重洋的海南人在此地开荒、奋斗与团结的过程。

"小时候,我们常会在庙里玩耍。长大后,我在想,前辈们为什么这么用心地建设这样一个地方,先是海南会馆,后是天后宫-妈祖庙。后来我明白这是为了凝聚我们海南祖籍子弟,但如今新的一代有着新的信仰和技术,如何将前辈的心血和愿景延续下去,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祝铭诚不禁露出焦虑和担忧。

落叶归根

开枝散叶后,当落叶归根。归根的第一步,是留住乡音。

"留住乡音"是海南会馆历年来最隆重的活动。"'留住乡音'是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会长林秋雅自2015年上任来,大力推广的活动,鼓励会馆成员在家与家人用海南话交流。为了留住乡音,2016年举行才艺比赛,2017年组织海南歌曲比赛。最近,我们招聘教授海南流行歌曲的老师,来教感兴趣的会馆成员。今年11月将是第二年海南歌曲比赛。"邢福川耐心地介绍,眼里满是期待。

虽然一直在挽救乡音方面做努力,但是邢福川表示仍然力不从心。"现在说方言的情况不容乐观。如果不大力鼓吹,不仅是海南话,其他籍贯的方言也会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老一代不知怎么寻根,年轻一代不知寻什么根。

"现在再回到海南,老一辈的人会激动泪流,急切寻找任何与家乡有关的讯息,但时间所剩不多。年轻一辈,一面困惑,回去就是旅游,不知道要干什么。"邢福川陷入沉思。"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在变化。"

 

宫殿内外大门前珍贵精致的壁画
(照片 : 财经时报/王定洲)

宫殿内外大门前珍贵精致的壁画

 

归根的第二步,是发扬"妈祖"文化。

据乡亲们回忆,天后宫所有的建筑材料,一砖一瓦都是从海南岛运来。负责的建筑师、木工、水泥匠都是从海南省聘请来。这座当时喻为伟大的建筑,历时六年之久才竣工。

现在置身天后宫-妈祖庙,会发现,这里是一个海南的小型缩影。异域文化丝毫没有掺杂进来,它显得如此纯粹、如此简单、如此厚重。

妈祖相传是古代的"海神"、"护航女神",是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国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作为中国唯一的海岛省--海南,如一只雪梨横卧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上。千万年海陆板块的碰撞与挤压,让海南在辽阔的海岸线上被孕育出来,从此与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精卫填海、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在华夏沃土上衍生而来海洋文化与文明,惠于两岸勤劳的人民,而虔诚的人们创造"妈祖"文化以感恩海洋的博大和慷慨。

不仅是在内陆,海外不少华人秉持对妈祖文化的敬畏之心,纷纷建起天后宫,作为纪念和传承等社群活动的主要场所。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华侨与所在国家人民之间的联系,达到"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的大同精神。

"妈祖庙是海南祖先经历百年留下的圣地。妈祖是中华人民的信仰之一,我们很想发扬光大。"祝铭诚坚定地说道,"关于妈祖文化信仰的传承,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前,我们只是每年举办几次小型活动纪念妈祖诞生日,但是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活动形式应该更加年轻化,迎合时代。"

他回顾这几年为妈祖庙做的努力,感慨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些年,登嘉楼政府已将妈祖文化列为两大华人旅游文化之一,另一个是登嘉楼中华总商会的土生华人文化。现在天后宫-妈祖庙的后续建设不仅得到登嘉楼政府的支持,而且后期还有长久的合作。

"我希望大家一提到妈祖,就会想到海南会馆。只要我们的会馆成员提到自己的身份,政府就会提供很多方便。"祝铭诚说出了未来的企盼,"相信天后宫-妈祖文化能更上一层楼,能得到更多年轻人和政府官员的认可。"(作者 龚思怡 采访 符翠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