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中国牵手欧盟 共商绿色金融破局之道

编者按:

"绿色金融"近年来在国际、国内舞台上颇受关注,但是大多数读者并不清楚什么是绿色金融,它快速成长的背景是什么,后又遇到什么样的"成长的烦恼"。本文作者梳理了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并整理了2018年7月5日由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Europe-China Eco Cities Link,EC-LINK)主办、亚洲城市发展中心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协办的"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论坛"的部分专家发言,以期让读者快速了解这一领域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绿色金融"高调出生"

在中国,绿色金融出生伊始就登上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受到政策顶层的鼓励和推动。

 

中国牵手欧盟 共商绿色金融破局之道
(照片 : 中欧生态城)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兼副团长胡克定出席论坛并致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而绿色金融是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气候变化、发展可持续生态城市而开展的经济活动的血液,所以从一开始就受到国际社会、中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要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减少60-65%,碳排放达到峰值,同时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左右。

根据中国能源基金、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协会和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近期发布的《低碳城市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未来五年中国建设低碳城市需要6.6万亿元左右的资金,而2017年中国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82万亿元。

众所周知,绿色发展之路的资金需求量是巨大的。为了可持续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又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等,这标志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中国的一个国家的战略。

2016年9月初杭州G20峰会上,中国历史性地主动将绿色金融纳入核心纳入议题,受到与会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为配合G20峰会的这个核心议题,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瑶教授介绍,该《意见》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全面的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

2018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表示,在绿色金融领域,我国阔步走在国际第一方阵。

二、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尴尬碰撞

绿色金融在政策层面的高速推进却很快遭遇"丰满理想"和"骨感现实"之间的尴尬碰撞。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我国整体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来看,2018年以来依旧保持增长,但增速出现收敛。除了绿色标准不统一、缺乏专项货币政策激励工具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当前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着一个突出挑战,即绿色金融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绿色项目难以有效内生化,投资回报率不高、对市场吸引力不足。如果绿色金融不能体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意味着需要政府源源不断地投入,这既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绿色金融发展初衷。"

可见,绿色理想与金融本质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是最难的问题。绿色项目普遍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天然带有高风险、低收益的发展特征,而金融的本质是做好风险防控基础上追求最大的收益。符合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初衷,就会有悖于绿色金融的普惠要求。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吴琦在《迷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绿色金融》一文中指出:"从现实状况来看,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根源于政府和市场的背离,主要是市场失灵和监督失位的两个痛点。"

中国能否"点绿成金"?绿色与金色能否和谐相处?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牵手欧盟,共议解困之道

绿色发展是全球大势所趋,中欧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有异也有同。中国住建部建筑节能和科技司苏蕴山司长在2018年7月5日参加由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EC-LINK)主办的"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论坛"上说:"我们愿意积极学习国际上绿色投融资的先进经验,实施务实的合作,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我们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欧洲处理绿色金融困局的理念和绿色金融工具的操作方法有助于中国找到解困之道。

1、对比我国绿债私人投资意愿不强,为什么欧洲市场的绿色PPP项目、绿色债券供不应求?

德意志银行(中国)北京副行长Samuel Fischer先生在"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论坛"上做了《欧洲绿色金融和PPP市场》的主题发言,他介绍说:"欧洲PPP市场的活跃取决于欧央行的超宽松的政策,(所以市场投资者)对PPP项目需求一直是很强的,因为投资者在追求这个利差和提供比普通债的更高的收益,所以一直是供不应求的这个情况。"他还介绍去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第一次在欧元市场发行绿债的时候,三分之二的投资者来自欧洲,投资者对中国绿债认可度和需求是非常的大。从投资者的角度,欧洲市场已经是非常发达,西欧北欧不同的国家有一系列的专注绿债和可持续金融的机构投资者。

此外,亚洲开发银行高级投资官员王艺鸿女士介绍的该行山东绿色基金的的经验也可以验证这种市场化的思路。山东绿色基金是100亿的规模,其中政府类的出资金额基本上占60%,剩下40%是通过私营部门投资人来参与的。王艺鸿女士介绍说:"为了在母基金这个层面来吸引到私营部门的投资人参与的话,我们需要在基金层面做一些安排,比如说这个政府类的投资人,它会对这个私营部门的这个投资人的话,有一个收益的让渡,或者是有一些优先列后的这个安排,有助于私营部门的社会资本的投资人,愿意加入到基金里面来。"

绿色金融"绿"在何处?除了融资的项目是绿色的,还有整个金融运作体系中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利益关系的重塑。

2、对比我国绿色标准在实践中不统一,国际上是怎么做的?

根据2018年3月中国九三学社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关于构建绿色债券投融资体系的建议》,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虽然有文件指引,但实践中仍存在判定标准不一问题,不仅无法准确认定项目的绿色属性,也易给投机性市场主体留下监管套利的空间,如一些绿色企业和金融机构将信贷"染绿""漂绿"等。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论坛"上,来自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都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中国牵手欧盟 共商绿色金融破局之道
(照片 : 中欧生态城)

论坛上专家和嘉宾合影

 

 

来自安永会计事务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大中华区业务总监李菁女士介绍,目前国际上发行绿债所遵循的标准有两个,第一个是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2014推出的关于绿色债券的指引,该指引基本上是保持着每隔一年推一个新的更新版的速度。该机构2018年绿色债券原则,社会债券原则,可持续发展债券指引,是在香港6月14号公布的,在这里面会规定什么样的项目可以列为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支持类的项目。包括资金的使用,项目的筛选和管理,资金的管理以及后续信息的披露,发行人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所以这个是国际上,目前为止非常通用的国际准则。

另外一个也是在伦敦注册的国际性的机构,是叫CBI,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也是推出了目前是第二个版本的CBS气候债券标准,应该在今年晚些时候,会推出3.0版本,CBS气候债券标准,也是会针对什么样的项目,这支债可以投的项目进行一些梳理,同时也有方法学在里面。气候债券和绿色债券标准有稍许不同,因为绿色债券原则更多的是自愿性、公开性、开放性的原则,气候债券是邀请所有符合这些绿色债券的原则的这些发行人,他们可以通过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来提交贴标申请,如果申请通过的话,这个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会给这支债贴上气候债券标识,也是附有技术的这个严格性和规范性,有更多的要求在里面。

来自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的专家胡炳熙介绍了该机构在绿色建筑融资领域是如何使用统一的标准来判断项目"颜色"的:"我们开发了一套软件系统,申请贷款的人可以用这套软件将他们设计的建筑物对比,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有了绿色的这个指标之后是怎么样的,这个软件的特点主要在于看环境的结果和效益,比如说有多少能源节省了,有多少的水资源节省了,然后我们还会比较成本,之后就能够算出它的回收期多长时间,成本有哪些,收益有哪些,对市场是如何的,是不是可以接受。"

同时IFC还发布一系列的标准,他们认为这是绿色建筑中最重要的标准,包括节省多少的能源和多少的水,还有多少材料的使用,如果能够满足这三个标准,项目就达标了。比如上海的一个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节省了45%的能源,40%的这个水,以及21%的这个材料。

这个系统IFC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进行了复制,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有。此外他们还有一些国际的合作伙伴,包括Proparco,还有其他的私营部门,商业银行的,发展基金等等使用这些标准的合作伙伴。

如果这个软件系统能和中国的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节省业主很多的时间来申请中国的高标准。

IFC这个系统,对新建筑物和老建筑物都可以使用,他们和商业银行也进行合作, MRCB马鞍山农商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在贷款的时候,也可以得到优惠。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投资官员王艺鸿女士在"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论坛"中以山东绿色基金项目为例,介绍了亚洲开发银行在绿色项目认定方面的诸多经验:"在具体的绿色项目评估的时候,我们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指标。具体有6个方面的投资的标准。根据6个方面的标准,基金投资经理需要对一个项目去做一个综合的评估和打分,最后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项目是不是我们想要支持的绿色项目。如果属于支持的绿色项目,再根据它的绿色表现我们分为三档:良好的,更优,最佳或者说变革性的这种绿色的表现。这6点标准中第一点是看项目的影响,包括这个项目能带来多少量的温室气体的减排,能有多少的污染物的减少,能带来多少的收益的人群,直接和间接收益的人群。

第二点就是看这个项目的范例的转移,就是说,这个项目的规模是否可以扩大,项目经验是否可以复制,然后这个项目哪些方面可以带来政策的改善,尤其这个项目在技术方面有什么样的创新。

第三个方面评估这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还有社会公平等等方面。

第四个是看项目用款的需求。

第五个是看项目的归属权,就是说这个项目业主的各种能力和其他的利益相关方参与项目的情况。

第六个方面是评估这个项目的效率和有效性,包括它的这个经济分析,财务的这个IRR的这个分析,以及减排的这个成本分析,包括你的减排二氧化碳的这个成本是否是合理的成本,最后是项目带来多少联合融资撬动的效应。(完)

作者:财经时报 熊平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