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8日

注册 / 登录

【财报深度解读】建设银行,六大行中为何第一个向薪资开刀?

 

 

作 者 | Han

 

前有基金“退薪令”,后接券商“降薪潮”,银行业也没能逃得过大金融降本增效的趋势。

 

银行业“勒紧裤腰带”早有传闻,2024年初围绕股份行展开。春节期间,浦发银行( 600000.SH )用一封家书代替年终奖的内容冲上热搜,但后来“家书抵万金”被证不实;5月财联社曝多名平安银行( 000001.SZ )员工奖金缩水,信用卡、汽车金融等业务板块甚至全员绩效“六折起”。

 

降薪的趋势,国有大行似乎也没能逃得过,最先受到较高关注的是建行。

 

据《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7月初,建设银行进行大规模降薪,且子公司降薪幅度大多高于总行。细分来看,总部员工降薪至少10%,高管薪酬降幅可能更大;多数子公司减薪幅度比总行更高,但表现较优的业务降幅限制在个位数。

 

公司要求对此事三缄其口,却意外进一步引发事态受关注。据《中国新闻周刊》7月5日发表的文章,当媒体向多位建行总行、分行的员工求证降薪事宜时,受访人员均表示“较为敏感”,公司已不允许员工回应此事。

 

如此遮掩,如同以纸包火,也让不少金融从业者感到“薪”慌。

 

人均薪酬十年增长40%

 

从财务的视角而言,人均薪酬本是“冷暖自知”,它会随着企业营收、利润的变化而调整。是涨是跌,只要符合经营逻辑,其实也就无可厚非。

 

回顾近十年,据同花顺数据,建行2014年以来“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两项指标分别从153.22万元和61.19万元逐年攀升,在2021年和2022年达到234.66万元和92.10万元的高点,此后有所回落。

 

“人均创收”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降,“人均创利”在2023年小幅下滑到88.27万元。

人均薪酬的走势与上述创收、创利指标关联波动,也在逐年攀升后在2022年达到了35.99万元的峰值,并在2023年回落至34.32万元。

 

从2014年的24.71万元,到2023年的34.32万元,十年间,建行的人均薪酬涨幅约为38.89%。

 

人员数量的变化,也是影响薪酬变化的因素。2023年,建行在职员工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比增加2.4万人至37.69万人,增幅为6.89%。增员过程里,公司的利润表现下滑——2023年,建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放缓至2.71%;记在负债表里的“应付职工薪酬”从2022年的493.55亿元增加至525.68亿元。

 

另外,建行的经营压力,在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增加……

 

营收利润双双陷入衰退

 

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建行实现营收2009.28亿元,同比下滑2.97%;归母净利润868.17亿元,同比下滑2.17%。开年首季营收、利润就双双下滑,这几乎是建行上市以来的头一遭。

国联证券5月9日发表的研报,分别分析了拖累建行营收和利润下滑的因素。

 

营收的缩减,主要是中收(中间业务收入)拖累所致。2024年一季度,建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录得392.78亿元,同比下降8.69%,增速较2023年下降8.40个百分点,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保险、基金等行业费率普遍下降。

 

利润的缩减,问题主要出在生息资产规模与拨备计提上。2024年一季度建行生息资产规模、拨备计提对净利润的贡献度分别为9.20%和1.41%,分别较2023年缩减了3.61个百分点和2.32个百分点。

 

放在行业里面看,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也是整个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大行2024年一季度经营的缩影。当季六大国有大行营收全部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也几乎全盘皆墨。

 

存贷业务两端,建行保持着身为国有大行的稳健。当季建行利息净收入为1497.31亿元,同比减少了2.19%,但增速较2023年反弹了1.92个百分点,这样的改善主要是因为息差拖累减弱。

 

2024年一季度末,建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5.03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了1.17万亿元,增长4.90%。对公业务在其中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公司类贷款和垫款较2023年末的增速高达10.37%。新增贷款投向围绕“五篇大文章”,在普惠、绿色等方向均维持较大投放力度。

 

 

净息差虽有改善迹象,但压力依旧沉重。建行2024年一季度净息差为1.57%,同比下滑幅度是26个基点,与2023年30个基点以上的下滑幅度相比已经开始收窄。

 

资产端的收益率还在下滑,当季生息资产收益率走低至3.29%,上述国联证券研报分析,这主要因为2023年LPR多次下调导致重定价压力增大、前期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影响仍需消化等。此外,建行负债端备受关注的存款定期化态势也在一季度延续,季末该行活期存款的占比下降到了42.87%。

 

理财子公司利润跌幅较大

 

银行业一度希望把中收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但这条路想要走通并不容易。正如前文说到,中收是拖累建行2024年一季度营收的主要原因,而这样的拖累已经由来已久。

 

从2023年起,建行的中收就开始增长乏力,尤其是资管业务表现不佳。2023年,建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0.29%,而前三季度还能保持小幅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106.80亿元,比2022年大幅减少了34.01%、55.05亿元。据财信证券发表于2024年4月18日的研报分析,最主要的原因仍是理财及信托产品规模下降,相应收入下降。

 

横向比较来看,因为权益市场表现低迷、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等多重因素,大众理财兴致低迷,成为了全行业面临的问题。但是2023年建行理财子公司(下简称“理财子”)的表现,还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第一财经》和《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梳理,2023年,随母行财报披露2023年业绩的14家理财子中,有九家净利润出现缩减,占比超过六成,其中有八家降幅为两位数,建行理财子“建信理财”就是其中利润降幅最大的两家之一。

 

天眼查数据显示,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2023年建信理财净利润同比减少53.42%,由28.40亿元降至13.23亿元,座次排名也因此大幅下滑。从总体盈利情况来看,上述14家银行理财子2023年净利润同比降幅接近19%——显然几乎“腰斩”的建信理财没有摸到这个行业平均水平。

 

建信理财的走颓之势已有两年。在2021年规模摸高到2.19万亿元后,建信理财已经连续两年规模回落,在2023年末缩水到1.5万亿元。昔日四大国有银行理财之首的建信理财,如今规模却已经低于其他三大国有银理财子。

 

市场普遍将建信理财的规模缩水归因于竞争激烈的行业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建信理财频频被罚的消息也不断传来——这或许也意味着,建信理财需要在合规性上继续自我完善,来重获投资者的选择。

 

几乎每个月都在收罚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6月下旬发布了多张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内容显示,建信理财、平安理财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被罚共计2900万元。其中,建信理财被曝在业务存在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400万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发现,建信理财是唯一一家2023年和2024年两年连续被罚的理财子

 

不只是在理财子方面,最近几乎每个月,建行都会因为被罚而受到关注。2024年7月初,国家金监总局天津监管局开出罚单,来自建行的两名员工被终身禁业,其中一人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6月6日,建行郑州直属支行被国家金监总局河南监管局行政处罚,原因是贷前调查未尽职、违规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月24日,建行河南省分行等四家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开罚单,合计罚款470万元……

 

在暴力催收方面,建行亦有负面被曝光。据央广网5月报道,多位向建行借款、但无法按时还款的消费者遭遇了骚扰家人或暴力催收。该篇报道调查发现,建行信用卡中心的电话外呼催收业务,以及地方分行的部分信用卡逾期催收业务,都外包给了催收公司。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类消费金融领域暴力催收乱象背后,隐匿着个人信息被违法出售的问题。建行虽然没有参与到乱象环节,但是更审慎合规的经营,以及防范声誉风险,都是必须重视和思考的命题。

 

催收背后,2023年建行信用卡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的不良率都出现了明显增长。其中个人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从1.46%上升至1.66%,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从0.65%上升至0.95%。

 

 

好在建行整体资产质量保持平稳。2024年一季度末,建行不良率为1.36%,较2023年末压降了1个基点。季末拨贷比、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24%、238.17%,较2023年末分别下滑了5个基点和1.68个百分点,显示拨备计提与整体风险抵补能力维持在较充足水平。资本也有能力支撑后续扩表,2024年第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11%。

 

近些年,建行的“其他非息”表现也较为突出,2023年同比增长了53%,录得367.57亿元。具体来看其中,投资收益168.87亿元,较上年增加22.44亿元;汇兑收益在汇率波动、外汇业务相关受益的影响下大幅增至32.4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7.5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了36.15亿元,损失额收窄。

 

在金融界业内,建行的薪酬调整无疑是一件“纸包不住火”的事情,从业者担忧降薪蔓延,大众与投资者“吃瓜”参与。不过这件事情之外,市场更期待建行展现国有大行的责任感和担当。

 

在全行业迎接转型和变革的时代,建行深厚的市场根基和强大的品牌力量,是不确定性的行业趋势里,愈加显眼的标杆。降薪的“瓜”终究会过去,更重要的是在困境之中,建行如何找到新的发展动力,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优化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抗周期能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这才是市场对建行展现国有大行领导力、带领行业穿越周期的关键期待所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