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05月05日

注册 / 登录

为什么又是黑石?

近日,SOHO中国私有化的消息引发业界震动,传闻美国黑石集团将以40亿美金全面接盘。

黑石集团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被誉为"全球私募之王",管理资产超过五千亿美元。

34年前,从雷曼兄弟出走的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共同创办了黑石。这二人之前从未主导过企业并购,没想到,他们凭借独特的"另类"思路,打造出了一个呼风唤雨的私募帝国。

不做掠夺者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一向被媒体塑造成"掠夺者""野蛮人"的形象,它们只在乎赚钱,毫无人情味,并不关心收购公司的实绩,索夺完利益后便毫不留情地寻找下一个目标。

1986年,知名"掠夺者"卡尔·伊坎向美国钢铁集团发起恶意收购要约。彼时,美国钢铁集团岌岌可危,工人罢工三个月,股价严重受挫。美国钢铁希望将运输产业超50%的股权出售出去,但又不想失去太多控制权,因为需要这些"生命线"来运输材料和产品。 

显然,卡尔·伊坎不关心他们会不会破产。在他逼美国钢铁就范的同时,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也在寻找与美国钢铁合作的机会。 

当时,黑石才成立一年。两位合伙人亟需拿下一笔大单来支撑公司。 

但他们与美国钢铁第一次会面,并不是以收购者的形象出现。 

彼得森说:"第一次会面不是谈价格,而是谈公司治理。"

他们与美国钢铁具体探讨了很多可能发生的问题,比如如何设定货运价格、如何拆分和出售资产、如何保障运输业务的正常开展、如何保证美国钢铁的利益,甚至细节到了设备维持所需的花费。

黑石还组织专家团队帮忙分析数据,深入了解钢铁行业的周期性特点,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这让美国钢铁集团感到安心,天平开始向黑石倾斜。 

最终,在双方共同商量下,拿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 

黑石与美国钢铁一起组建了一家运输之星控股公司,将效益最差的运输业务注入其中。 黑石仅支付了整个交易额的2%(1340万美元),就拿到了运输之星51%的股份,两年后就收回了投资金额的4倍。美国钢铁虽然只有49%股权,但剥离掉了运营较差的业务,既回笼了5亿美元现金,又还有着和黑石集团平等的表决权,完全符合他们的期望。 

这桩交易打响了黑石集团"善意收购"的名号。 

"它给华尔街传达了这样的信号:我们灵活多变,我们寻求友好合作,我们能够成为您最忠实可靠的拍档。"彼得森说:"这在那时候很另类,但非常管用。" 

投资后期,为了帮忙稳定美国钢铁的股价,黑石依旧秉承善意收购的原则,将运输之星的股份一分为二,把涉及主要工厂的重要资产100%所有权给到了美国钢铁,自己手握的则是不太重要的资产。 

在黑石看来,拥有一个对生产业务熟悉的合作伙伴,双方保持共同利益关注点,会让公司更具有竞争力。因此,黑石会不惜牺牲部分控制权和短期利润,来支持合作伙伴的经营发展。 

在竞争对手看来,这样的做法是怯懦的表现。

 但事实证明,善意收购成就了黑石-- 

2003年,黑石集团出售运输之星,获得了25倍的收益,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130%; 

2007年,黑石上市,成为美国那5年内最大的IPO,市值达380亿美元,也创造了历史,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私募公司,CEO施瓦茨曼成功登顶为"华尔街的新国王"; 

2019年,黑石资产管理规模高达5711亿美元,用35年时间实现了启动资金40万到手握资产五千亿的飞跃。

选择长远利益

彼得森曾说:"回望过去,我遇到的机会最后都成了二选一的题目--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而我的选择都是长远利益。"

彼得森不是传统的银行家,在步入商界之前,还做过尼克松政府内阁成员,这使得他更关心宏观长远的经济政策,并不痴迷于金钱。 

施瓦茨曼则恰恰相反,他特别爱钱,关心自己的每一笔钱是否花得值。他说:"我讨厌失败,对我来说,亏损就是失败。" 

这样两位搭档组合起来,形成了黑石奇特的投资风格--既看重每笔投资的长期利益,又要保障每次投入物有所值。 

1987年,在完成第一笔不动产投资后,成立了黑石投资管理集团,也是第一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私募资金。 

当集团有一笔投资意向,他们便会协助项目组,制定目标企业收购后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帮忙找到一支能够提高目标企业业绩的高级管理团队。在投资完成后,还将对新公司管理层进行长期监督和审计,确保计划如期进行。 

如此一来,黑石不仅拥有强大的私募投资团队冲锋陷阵,还有完备的投后管理团队保驾护航。 

黑石就像一个"控制狂",耐心地预想所有可能,从长远出发,想尽办法提升收购公司的盈利能力。 

比如,在黑石的支持下,德国格雷斯海姆集团这家玻璃瓶制造商不断扩展新业务,最终成为高利润率的药品容器商。 

2007年6月,格雷斯海姆上市,募集资金超14亿美元,成为当时德国史上最大的IPO。2008年,黑石卖出股份,相比1.16亿美元的投资金额赚了7.5倍,成为黑石最赚钱的交易之一。 

因为黑石给出了6-8年的长期资金支持,在公司艰难决策时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空间,才使得上市公司无需考虑巨大的资金压力,去做出更稳定有效的市场判断。 

又比如,黑石帮助英国默林娱乐集团收购了乐高主题公园和杜莎夫人蜡像馆,使其从一家小小的娱乐公司变成大型国际企业。2008年,默林集团年现金流达3亿美元,是黑石购买它的前一年的足足14倍! 

"另类"的黑石改写了私募投资的运作方式,这不再是通过高杠杆交易获利的投机游戏,而要更深入地考察公司运作的细节。换言之,为收购公司"创造价值"成为了私募行业的新标杆。 

正如施瓦茨曼所说:"这是金融和人性的法则--能不断为客户带来利润的投资人就能不断获得更多资本。"

房地产之王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资产泡沫破灭,储贷机构纷纷破产,借贷的房地产也随之陷入低谷。

施瓦茨曼从中看到了机会。他认为,此时大量买入廉价的房地产资产,在若干年后出售,一定会大赚一笔。 

于是,施瓦茨曼找到了芝加哥不动产巨头JMB房地产公司收购部门主管施雷伯,想邀请他为雷石组建一支专业的房地产投资团队。 

施雷伯当时46岁,大半生做够了全职的管理工作,也不想为此搬到纽约去。为了方便拒绝施瓦茨曼,施雷伯提了一个明显无理的要求--想要他出山可以,但必须给他房地产投资子公司的所有权,而且他还要住在芝加哥,每年只愿意工作40天! 

没想到,施瓦茨曼答应了。 

黑石还因此探索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设立类似合资企业的分支机构,集团给予合资企业大量股份。这在当时的私募界也很"另类",但给黑石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施雷伯不负所望,1993年底,他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就获得了超100%的利润。 

紧接着,1995年,在施雷伯的指挥下,黑石投资6550万美元,与另一家养老基金共同拿下了卡迪拉克美景集团的32%股权。两年后,美景集团上市,黑石通过套现获得了7300万美元的利润。 

由此,黑石集团成为美国第一个做房地产风险投资的私募公司,也是唯一一个做到行业顶尖的公司。 

2016年,黑石的房地产业务规模就超过了私募股权业务,成为黑石的支柱产业。2019年财报显示,黑石的房地产资金规模高达1282亿美元,其中管理费就有524亿美元,再创历史,成为第一家规模破千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管理机构。

如今,持有物业面积超过1亿平的黑石俨然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在全球扫楼的黑石自然不会忽略中国市场。 

去年仅三个月的时间,黑石集团便豪掷近200亿元在中国疯狂买楼。一直有意向出售资产的SOHO中国是非常合适的目标。 

这一次,黑石集团给出了每股6港币的报价,较3月9日收市价2.98元溢价超过一倍,诚意十足。如果SOHO中国接受,这将成为黑石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最大一笔投资。 

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巨大利好,因为收购方是长期管"售后"的黑石。 

1998年,黑石并购英国萨沃伊酒店连锁集团,利用酒店不赚钱的办公间、储物间和其他空间,新建200多个房间,升级装潢,聘请新厨,提升销量和口碑,直到2003年才卖掉了它。 

2013年,黑石收购经营不善的奇斯威克园区,装修改造后提升了盈利能力,空租率由6.9%降至1%。黑石以7.8亿英镑卖出,净赚近4亿英镑。 

如此看来,面临运营困难和债务压力的SOHO中国很有可能在黑石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中国楼市低谷期,黑石选择入场,想必对自己的投后管理团队以及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能够帮助SOHO中国赋值增值,然后再卖掉大赚一笔。 

对于中国房地产和投资行业而言,这无疑也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中国的"黑石"或将由此诞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微信号:BT财经)所有,财经时报为BT财经授权转载的唯一网站,未经BT财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