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英特尔一手好牌为何打的稀烂,即将被高通吞并?

 

 

作 者 | T800

 

据央视财经援引《华尔街日报》9月20日报道,美国半导体巨头高通公司近期已与美国另一知名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就潜在的收购事宜展开了初步接触。多家权威媒体纷纷预测,一旦此次收购得以成功实现,其将标志着科技行业历史上又一起规模空前的并购案诞生,极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芯片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此番接触,标志着高通公司对英特尔的收购意向在本月内第二次浮出水面。月初之际,路透社即有报道指出,高通管理层正积极评估收购英特尔芯片设计部门的可能性,以进一步强化其产品阵容,并探索包括服务器业务在内的更广泛领域整合机会。

 

然而,面对市场热议,英特尔与高通双方官方均对有关收购传闻保持缄默,未予置评。尽管如此,20日的美股市场迅速捕捉到了这一潜在交易的微妙信号,两家公司股价表现却大相径庭:英特尔股价显著攀升,一度涨幅超过8%,而高通则遭遇抛售压力,股价当日最大跌幅逾5%,至收盘时跌幅略有收窄。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当前交易的具体条款及潜在收购金额均处于高度不确定状态。即便英特尔方面最终接受高通的出价,此类规模的并购交易也必将面临多国政府及欧盟层面严格的反垄断审查程序。此外,报道还提及,若交易成功落地,高通或将考虑剥离英特尔部分资产,以符合监管要求或优化自身业务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作为昔日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商,近年来业绩持续低迷,陷入下滑通道,目前正面临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剔除的严峻挑战。据路透社数据,今年以来,英特尔股价已累计下挫约57%,成为道指成分股中表现最为惨淡的个股之一。特别是在今年八月,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远低于预期,导致股价单日暴跌超26%,创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为应对困境,英特尔已宣布年内裁员1.5万人,并自本季度起暂停派息。

 

英特尔和高通的恩怨史

 

英特尔与高通,这两家公司其实已经相爱相杀了好多年。

 

一个是CPU(中央处理器)领域的老牌霸主,另一个则是移动通信芯片界的后起之秀,英特尔在与高通的较量中,从最初的忽视到后来的奋起直追,直到现在可能被高通吃下。

 

上世纪末是一个PC(个人电脑)盛行的黄金时代。英特尔凭借其强大的处理器技术,稳坐CPU市场的头把交椅,几乎每一台PC的心脏都跳动着英特尔的“芯”。而彼时的高通,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初创企业,专注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默默耕耘在CDMA(码分多址)技术的田野上。

 

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命运的齿轮已开始悄然转动。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移动通信市场迎来了爆炸式增长,高通凭借其在基带芯片和处理器上的卓越表现,迅速崛起,成为移动领域的霸主。英特尔,这位PC时代的王者,却意外地在这一新战场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移动市场的巨大诱惑,英特尔决定不再坐视不理。它雄心勃勃地推出了针对智能手机的处理器,试图将PC领域的成功复制到移动设备上。然而,现实却给了英特尔一记重拳。由于产品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脱节,加之高通等竞争对手的强势围攻,英特尔的移动处理器在市场上并未激起太大波澜,反而频频受挫。

 

这一时期,高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巩固了其在移动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英特尔与高通之间的恩怨,也悄然间从暗流涌动变为了明面上的较量。

 

面对连续的挫败,英特尔没有选择放弃,它意识到,在移动市场直接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于是转而采取了一种更为灵活的策略——多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并重。

 

一方面,英特尔加大了对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的投入,力求在这些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它继续深耕芯片技术,尤其是在制程工艺和架构创新上不断突破,力求在未来能够打造出更加适应移动市场需求的产品。

 

与此同时,英特尔还通过一系列并购与合作,增强了自身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实力。这些举措,不仅为英特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它日后的反击埋下了伏笔。

 

时间来到近几年,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市场再次迎来了变革的契机。英特尔看准时机,吹响了反攻的号角。它凭借在制程工艺上的领先优势,以及多年积累的技术底蕴,推出了一系列针对5G应用的芯片产品,试图在移动通信市场重新找回失去的地位。

 

而高通,作为移动芯片市场的老将,自然也不会轻易让出阵地。它迅速调整策略,加强了在5G、AI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深化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巩固市场地位。没想到英特尔随后连续的战略失误,导致自己一步步失守护城河。

 

英特尔大溃败的开始

 

若非一系列误判的累积效应,英特尔或许能避免其命运中的诸多波折。其中,最为关键的误判在于其坚定不移地坚持IDM(集成设备制造商)模式,即自行承担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的全部环节。

 

此模式曾赋予英特尔显著优势:各环节资源得以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交易成本有效降低,从而实现了超过60%的高毛利率,使其在业界独领风骚。然而,当张忠谋作为芯片代工领域的先驱,向时任英特尔CEO的安迪·格鲁夫提出合作意向时,却遭到了婉拒,即便是公司创始人摩尔也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这一提议并非上策。

 

进入1990年代后,芯片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低门槛的设计领域吸引了众多新兴势力涌入。此时,专注于代工服务的台积电迅速成为这些新入行者的关键伙伴,并间接推动了它们对市场的深度渗透,对坚守IDM模式的英特尔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英伟达借助台积电的专业代工能力,迅速崛起为全球领先的显卡芯片供应商;高通则通过台积电代工缓解了巨额研发投入的压力,专注于CDMA技术的研发,成功跻身行业前列;就连曾被视为英特尔微不足道的竞争对手AMD,在台积电的支持下,也专注于设计领域,逐步侵蚀着英特尔在芯片设计市场的份额。

 

张忠谋引领的芯片制造革命,使英特尔不得不同时面对全球顶尖芯片设计公司与制造公司的双重竞争压力,处于以一敌众的不利境地。

 

此外,英特尔的另一重大误判在于过度押注电脑市场,忽略了时代的变迁。21世纪初,全球科技企业竞相追逐新兴风口,而英特尔却固步自封于CPU市场的霸主地位,对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市场的崛起视而不见。即便高通已成功打入这些领域,英特尔仍专注于PC处理器市场。尤为遗憾的是,当苹果寻求合作机会时,英特尔因价格与数量考量而拒绝了为iPhone生产芯片的邀请,错失了与全球最具价值科技公司之一深度合作的机会。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英特尔发现自己被局限于日益缩小的电脑市场之中。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对CPU技术的过度自信及对GPU(图形处理器)架构的忽视,英特尔在人工智能时代再次错失了重振旗鼓的良机。这一系列误判与决策失误,共同构成了英特尔在科技发展历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沉重代价。

 

没抓住最后的稻草——AI

 

在今年3月5日,英特尔斥资超过3亿美元,成功收购了ASML公司所推出的全球首台新一代高NA EUV光刻机,此设备被视为实现2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大规模生产的关键核心设备。此举不仅彰显了英特尔意图追赶并超越全球“代工巨头”台积电的雄心壮志,同时也预示着其在财务层面可能面临的长期挑战,为后续多个季度的连续亏损埋下了伏笔。

 

根据英特尔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公司当季营收达到12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1%;毛利率维持在35.4%,较去年同期的35.8%略有下降;然而,净利润却遭遇了剧烈波动,暴跌85%至仅8300万美元,同时净亏损扩大至16.1亿美元,远超上季度的4.37亿美元亏损水平。

 

深入分析财报数据,不难发现本季度的巨额亏损主要集中于“英特尔代工”部门,而PC及服务器业务部门则保持了盈利状态。为应对这一困境,英特尔于今年年初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调整,即将旗下的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进行分拆,其中晶圆代工事业部将实现完全独立运营,并独立核算财务,承担盈亏责任。

 

根据英特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显示,分拆后的“英特尔代工”部门在2022年及2023年分别亏损了52亿美元和70亿美元,而进入2024年后,该部门在第二季度继续亏损28亿美元。这一持续性的亏损主要归因于英特尔为扩大代工业务规模而不断加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尤其是在晶圆厂建设方面,其成本之高昂令人瞩目。

 

鉴于英特尔采用的IDM(集成设备制造商)模式,即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于一体,这导致了晶圆厂建设的巨额支出。据行业机构估算,一座月产能5万片的2纳米工厂建设成本高达280亿美元,而同等产能的3纳米工厂亦需约200亿美元。自2023年起,英特尔已宣布在美国、欧洲及以色列等地投资建设半导体制造工厂,总投资规模达到千亿美元级别,但这些投资的回报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在财务报告中显现积极影响。

 

除代工业务外,英特尔亦将AI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在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的营收为30.5亿美元,不仅未达预期,还同比下滑了3.5%。这一表现尤为令人失望,因为AI本应是推动相关芯片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在致员工信中坦诚表示:“我们的收入增长未达预期,且尚未充分受益于AI等强劲趋势。我们的成本高昂,利润率低下,亟需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加以解决,尤其是在考虑到2024年下半年及未来前景比预期更为艰难的情况下。”

 

更为严峻的是,英特尔宣布自第四季度起将暂停股息派发,以优先保障对业务的投资并追求更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这是英特尔近32年来首次暂停派息,此举不仅反映了公司对现金流的担忧,也引发了市场对英特尔未来盈利能力的广泛质疑。在此背景下,即便公司采取大幅度成本控制措施,也难以迅速恢复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

 

市场反应迅速且强烈,英特尔的股价在业绩公布后一日内暴跌26%,收报于21.48美元,创下了该公司股价历史上第二大的单日跌幅,仅次于1974年的31%跌幅,充分显示出市场对于英特尔当前困境及未来前景的深刻失望与信心缺失。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