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9日

注册 / 登录

【财报深度解读】新年火锅赛道火了,锅圈还好吗?

作 者 | 碣石

正文共计4060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新年期间,火锅赛道再次火热了。

 

据《证券时报》报道,以火锅龙头海底捞为例,全国海底捞跨年的预订桌数已突破10万桌,这一数据大约是平日预订量的5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寒冷的天气和愈加浓厚的新年氛围也带火了火锅外卖。数据显示,火锅品类的外送订单量同比上月同期增长约40%,“在家吃饭概念股”的锅圈业务也迎来快速增长。

 

2023年末,锅圈在港交所完成了上市,市值约为170亿港元。同时,早在上市之前,锅圈就已从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多轮融资,受到众多行业大佬的青睐。

 

不过,在资本的追逐之下,锅圈的营收、毛利润虽然逐年增长,但盈利能力堪忧,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善,有媒体观点指出,在节假日期间业绩暴增的餐饮企业,业绩增长的持续性或受到市场担忧。

 

资本加持的锅圈,虽然业绩实现扭转,但似乎确实面临一些隐忧:过度依赖火锅类产品,没有第二增长曲线;过度依赖加盟商收入,其加盟关店率提升;一些产品依赖代工,导致品质容易出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在家吃饭”这一赛道,未来前景大有可为,而作为行业内的龙头,锅圈在面临广阔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

 

不过,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锅圈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不仅开店数量达到万家,还拥有亲民的产品价格,以及逐渐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目前,锅圈食品所在的赛道,仍然拥有巨大想象空间,而在企业扩张过程中,如何在快跑的同时,保证步伐的稳健,也将考验着这家企业的实力。

 

 

1

资本争相追逐

 

 

2023年11月初,锅圈正式登陆港交所,“在家吃饭”细分赛道,涌现出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的锅圈,股价迅速经历了过山车,先是由发售当日的5.98元,升至最高点7.7元,之后又滑落至6元左右,如今市值约为179亿港元,与上市初期相当。

 

通过这次在港股IPO,锅圈从资本市场募资超过4亿港元,并引入了四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其约3000万美元的股份,恒顺醋业、牧原集团、中粮资本等食品大佬,均参与了股份认购。

 

其实,作为食品行业的新星,锅圈食品自从创立以来,一直都倍受资本青睐。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锅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从事农副食品加工为主的企业。

 

而自从2019年成立以来,锅圈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30亿元,不惑创投、IDG资本、三全食品、物美投资、招银国际、分众传媒、茅台基金等,都曾向其伸来橄榄枝。

 

同时,根据招股书显示:锅圈完成此次IPO后,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其中,约40%用于提高产能及效率,以增强供应链能力;约40%用于开设及经营自营店;约10%用于建立产品研发中心,以及升级和购买相关设备;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用途。

 

可以看出,在获得了充足资金后,锅圈食品将进一步完善自身,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而在经营业绩方面,在资本的保驾护航下,锅圈似乎正面临业绩压力。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分别实现营收29.65亿元、39.58亿元、71.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5%、81.2%;分别实现毛利润3.29亿元、3.55亿元、12.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251.5%,毛利率分别为11.1%、9%、17.4%。

 

同时,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的净利润,分别为负的0.43亿元、负的4.61亿元、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负的967.2%、149.8%。

 

可以看出,虽然在最近三年间,其营业收入、毛利润持续增长,但是锅圈的盈利能力依旧堪忧,三年间仅在2022年实现盈利。

 

另一边,招股书还显示: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食品实现营收20.78亿元,同比下降3.8%;实现净利润1.19亿元,毛利率为21%。

 

针对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营收下降的情况,招股书解释称:主要原因是2023年前四个月,火锅产品的销售额较高;部分原因是人们在疫情消退后,更频繁地外出吃饭。同时,锅圈对此还表示:营收收入的小幅下降,被毛利率的改善所抵消。

 

 

2

扩张背后的隐忧

 

 

虽然在资本的加持下,最近一段时间的锅圈,经营业绩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其高歌猛进的同时,似乎也存在一些隐忧。

 

首先,锅圈目前的产品结构不够协调,过度依赖火锅类产品。

 

其实,早在2015年,锅圈食品创始人杨明超,就开始涉足火锅店供应链生意,在其转型创立锅圈食品后,火锅产品仍占主要地位。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食品的营收结构中,火锅类产品收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1.9%、79.7%、75.8%、74.8%;烧烤类产品收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7.6%、10.1%、12.3%。

 

可以看出,虽然在锅圈的营收比例中,火锅类产品占比不断下降,但如今仍占据主导地位,烧烤类产品为主的第二收入曲线,如今还未形成。

 

其次,锅圈的销售渠道中,加盟商比例过高,导致其营收过度依赖加盟商。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向加盟商销售产品的收入,分别占到总营收的98.2%、94.2%、90.3%、87.6%。虽然其占比逐年下滑,但在如今的营收结构中,加盟商仍是绝对主力。

 

同时,从门店数量上来看,2020年至2022年,锅圈新开加盟门店数分别为2883家、2762家、2631家,关闭加盟门店数分别为28家、194家、279家,加盟店关店率分别为0.7%、2.8%、3.0%。而在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加盟店共关店132家,已经接近2022年全年的一半。

 

可以看出,虽然锅圈的加盟店数量,始终处于增长中,但是其增长速度在下降;同时,其加盟店的关店率,却在持续上升中。

 

最后,锅圈部分产品依赖代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比如,据《界面》报道,早在2019年,作为锅圈牛油火锅底料生产商,重庆汤嫂食品有限公司,曾因油酥花生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火锅伴侣调味料钠含量标注错误,而受到两次行政处罚;同时,其供货商泌阳县鑫发食用菌公司,也在2021年因生产环节的卫生问题受罚。

 

 

3

赛道很宽阔

 

 

虽然上市之后的锅圈,依旧面临着一些隐忧,但作为“在家吃饭概念股”,锅圈的前景依旧很大。

 

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市场规模,已经从2017年的114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9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1%;预计到2026年,这一市场将达到8000亿元规模。

 

而在这一细分市场中,作为龙头企业的锅圈,也仅占到3%的市场份额;前五大市场参与者,总计占到11.1%的份额。同时,根据沙利文2023年初的调查,超过95%受访者表示,愿意增加今后在家吃饭的频率。

 

这样看来,良好的市场前景,使锅圈拥有巨大想象空间,而在这种市场前景下,其门店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汇的全国门店数量,分别为4300家、6868家、9221家;截至2023年4月末,其门店数量达到9844家,距离“万店”目标,仅仅一步之遥。

 

同时,自2017年1月份,锅圈食汇在河南郑州,开立了第一家门店开始,到如今几乎实现“万店”大业,锅圈仅仅用了不到7年。

 

与锅圈相比较,在食品快餐行业中,从成立到门店突破1万家,华莱士用了9年,正新鸡排用了22年,蜜雪冰城用了23年;而洋快餐巨头肯德基、麦当劳,两者截至2022年底,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分别为9094家和5400多家,尚未达到万店规模。

 

不过,“在家吃饭”宽阔的赛道之下,锅圈面临的对手也有很多。比如,盒马、美团、叮咚买菜等生鲜巨头,依靠更丰富的食材种类,以及线上线下的相互配合,给锅圈食品带来了压力。

 

另一边,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等食材生产企业,也可以依靠强势的供应链,利用其在生产端的优势,挤压锅圈的生存空间。

 

由此可见,“在家吃饭”细分赛道,对于锅圈是一把双刃剑:作为赛道重的头部企业,锅圈可以随着市场的成长,而扩大自身规模;另一方面,其他与之有关的企业,也可以随时切入赛道,对锅圈形成有力竞争。

 

因此,对于锅圈食品来说,选择正确发展路径,似乎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农村包围城市?

 

 

锅圈的发展路径,用最简单的字概括,似乎应该是“农村包围城市”。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锅圈食品的9221家门店中,有6575家位于地级以下城市,占到整体门店比例的71.2%;其中,就连乡镇一级的地区,锅圈也有1589家门店,占到整体门店数量的17.2%。

 

另一边,锅圈创始人杨明超也曾表示:锅圈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先从县城做起,再逐渐布局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一二线城市;同时,这种由下到上的发展路径,也决定了锅圈的亲民价格策略。

 

在锅圈食汇的门店中,其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售价一般在10元至30元间,与餐厅和外卖相比低了不少,但是食材的品质却并不输给对方。

 

同时,为了保证食材的品质,锅圈食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仓储物流体系。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锅圈参与孵化的冷链物流企业,已在中国布局了14个区域中心仓,30多个冷配物流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其大多数订单,已经实现了仓库到门店次日达。

 

另一边,针对食材的品质问题,锅圈也在作出改变,逐渐由单一的销售食材,转变为生产、销售食材。

 

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已经控股了和一肉业、丸来丸去、澄明食品三个食材生产厂商,并参股了供应商逮虾记;同时,锅圈还与安井、三全等266家食材供应商合作,为其门店供应食材产品。

 

如今,锅圈门店共计销售有700多种产品,涵盖火锅、烧烤、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西餐、零食八个品类,其中自研和自有品牌占比超90%。

 

可以看出,依靠“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锅圈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长为“在家吃饭”赛道上的一匹黑马。

 

不过,在企业的快速扩张中,各种问题都会纷至沓来,锅圈未来将面临哪些困境?将会做出哪种决策?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

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邮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