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9日

注册 / 登录

叮当健康,比每日优鲜更难?

‍论线上线下优势叮当健康都不突出,所谓的差异化,对于叮当健康来说更是吃力不讨好。

 

文丨游璃
BT财经原创文章
头图来源丨创客贴

 

港股市场又迎来一家互联网大健康公司。

 

近日,叮当健康登陆港交所,此前并称为“互联网三剑客”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也终于要直面行业新对手。

 

上市数日以来,叮当健康股价相对平稳,发行价为12港元,开盘微涨2.83%,达到12.34港元/股,随后逐渐回落。截至9月21日收盘,叮当健康平收12港元/股,对应市值16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42亿元)。

 

对比其他玩家,叮当健康的表现算不得上乘。单从市值来看,市值最高的京东健康为1597.15亿港元,阿里健康为554.32亿港元,平安好医生为216.83亿港元

 

继续比较归母净利润,叮当健康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数据为亏损3.99亿元,同期阿里健康亏损为2.66亿元,平安好医生及京东健康未披露一季度具体数据,但从半年报来看,平安好医生两季度累计亏损与叮当健康一季度数据接近持平,为4.24亿元,京东健康则是几家中唯一实现盈利的,半年内归母净利润为2.24亿元。

 

另一方面,没有过硬业绩做支撑的叮当健康在二级市场流通率也低得突出。最新数据显示,叮当健康上市以来换手率只有0.04%,其余三家中最受欢迎的平安好医生换手率为0.59%,阿里健康次之,为0.53%,京东健康排行最末,却也能够以0.14%的换手率倍杀叮当健康。

 

不被关注的叮当健康,好像很难赢得未来。

 

 

 

切不到蛋糕的老三

 

按照叮当健康招股书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1年收入为计算口径,叮当健康在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的排名为第三。综合财通证券分析国内互联网医药行业时出具的专题报告,不难看出前两名是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它们的市占率分别为10%和6.5%。

 

而根据券商研报,2018年以来,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的线上药品销售市占率占比最高时接近60%,到了2021年市场渐趋平稳,两大巨头也依旧切走了将近一半蛋糕。

 

反观叮当健康,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报告中表示,叮当健康2021年在数字零售药房行业的市场份额只有1%,两相比较之下,叮当健康的坊间地位可见一斑。

 

互联网医药行业分析师张录文坦言:“叮当健康说的前三就是老三,甚至更直白地说,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切不走蛋糕的老三。”

 

对于医药健康这个赛道,业内绝大多数人都有着“慢生意需要长期主义”的共识。也就是说,互联网医疗产业不是个能赚快钱的行业,一时的亏损流血可以忍受,但长时间高举高打,投资者们也会给出自己的判断。

 

如前所述,二级市场的用脚投票已经印证了叮当健康不被看好的隐忧。这背后当然有着足够的数据支撑,从叮当健康招股书公布的近四年数据来看,2018、2019、2020和2021年,公司亏损金额分别为1.08亿元、2.77亿元、9.24亿元和15.78亿元。哪怕只看近三年业绩,叮当健康的亏损也近乎达到30亿元,流血续命几乎是必然。

 

公允地说,前辈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也在亏损。但它们一是家大业大,坐拥流量和品牌优势之余,京东、阿里、平安集团以母公司名义为之输血亦不成问题;二是运营有效,亏损比例与叮当健康拉开了极远距离。抛开以寻医问诊为主营业务的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两家互联网医药平台的亏损率,基本能够维持在1%至3%之间。而叮当健康亏损率,则达到了50%。

 

此外,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的弹药也更为充足。

 

京东健康半年报显示,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6.71亿元,净资产合计423.55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手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48亿元,净资产计算为140.72亿元。与此同时,叮当健康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4.98亿元,它也是三家中唯一一家还处于负资产状态的企业,招股书显示,叮当健康目前净资产为-29.42亿。

 

经不起推敲的业绩,让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显得有些反常。除了前述二级市场无人问津以外,叮当健康的另一个谜团是在上市不足两周前接受的基石轮融资。天眼查官网查询可知,2022年9月3日,由阳光保险向叮当健康投资的2.98亿港元完成,这时离叮当健康正式上市只有10天窗口期。

 

金融行业从业者梁文慧表示:“一级市场入股,能拿到的条款和价格一定是优于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的,考虑到叮当健康早就公开了招股书,对阳光保险来说谈合作应当是利大于弊。反过来说,叮当健康需要做出相当的妥协,可见它们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十足的信心。

 

 

 

沦为外卖“打工人”

 

叮当健康招股书中提到,它们的前身是叮当快药,后续加入了在线诊疗及慢性病健康管理等业务。不可否认的是,叮当快药仍然是叮当健康相当强势的主营业务,28分钟送药到家、7×24小时营业、专业药师24小时在线指导等一系列数字佐证着叮当健康的重资产玩法,“最后一公里”配送,是叮当健康为自己选择的独特道路。

 

 

 

 

 

但在张录文看来,叮当健康起步虽早,却也没占据几分优势。“论线上基因和履约能力,美团跟饿了么在城市里的抢占的用户心智和即时配送资源非常强悍,论线下门店覆盖和点位面积,连锁零售药房比叮当健康多上几倍都不成问题。所谓的差异化,其实就是吃力不讨好。”

 

也正因为此,不少人认为叮当健康就是依托于美团的“打工人”。

 

招股书中叮当健康提到,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占总收入的95%以上,继续细分还有线下零售,线上直营与业务分销三个渠道。其中线上直营又创造了大部分营收,2022年一季度结束,线上直营带来7.12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74.5%。

 

乍一看貌似没有问题,与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线上平台关联不大。但实际上,叮当健康所说的线上直营业务,除自营线上平台外还纳入了第三方线上平台。2019年以前,两边的收入基本持平,以各占一半的平衡模式向前推进,等时间来到2020年,叮当健康对第三方线上平台的依赖就开始提高。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第三方线上平台贡献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分别为63.5%、69.5%与72.6%,逐年走高之余,最新数据显示外部平台已经划走了叮当健康支柱业务70%以上的营收,也就是说,叮当健康利用自己手中资源能带来的收入,还不足外部平台的一半。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分析指出,美团和饿了么上,买药专门辟出了一个外卖频道,叮当健康只能作为商户入驻。按照美团设立的规则,商家入驻后要依据通过美团平台达成的订单,以一定比例向平台缴纳佣金。这项支出在叮当健康披露的招股书中被称为技术服务费,金额同样连年攀高。单看2021年一年,叮当健康就已经向第三方平台支付了9993.8万元,平均每季度约2500万元,到了2022年Q1,这个数字是2724.9万元。

 

转向依靠外部平台的叮当健康并非没有自己的难处。2018至2021年是叮当健康的高速发展期,付费用户数从40万增长至90万,营收由5.8亿提升到36.8亿,粗略计算下,叮当健康三年内同时完成了用户数翻倍和营收翻五倍,效果不可谓不明显。

 

可惜的是,增长神话已经戛然而止,如今叮当健康的付费用户和活跃用户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22年3月31日时,前者数据从2021年同期的90万滑落至70万,后者数据从190万下降到170万,这已经是叮当健康连续第二年下滑。增长现出颓势的叮当健康,亟需上市来为品牌造势提供可能。

 

 

 

互联网卖药故事

 

在梁文慧眼里,叮当健康面临的问题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即时生鲜配送平台是类似的。

 

“叮当这种卖药模式,流量被第三方卡着脖子,自己配送还做得这么重。根据我的观察,叮当健康线下店门前常常有五到六个骑手在悠闲等待,无所事事,妥妥一个更小型的每日优鲜,甚至在流量和客单价,复购率上还不如。几十块的客单价,低频到令人发指的复购,想盈利都极其困难,就别想着快速扩张了。

 

这与财通证券研究所针对医药电商O2O的判断十分接近。财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以叮当健康为代表的全产业链O2O模式,有着资金压力大、工程量大、扩张速度慢等多重劣势,优势方面集中在价值、品牌建设和配送速度,对叮当健康来说,表现得却都不算明显。

 

互联网卖药并非不值得投资的糟糕赛道。正相反,据动脉网统计,2013年时就有超过30家平台发力医药O2O业务,在如今O2O持续渗透至餐饮外卖业务,其他领域经验可复用性程度高的前提下,医药O2O市场有着形成新格局的可能。

 

另外,医药健康本身就处于需求旺盛的产业。艾媒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近年来正在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规模达到8亿元,增幅为8%。疫情持续下,医药O2O有望迎接新一轮规模扩张。

 

只不过对于叮当健康这样的玩家来说,把老故事讲出新花样已经很难。

 

专注未来医疗的业内专家张晓旭表示,从消费者角度看,下载美团、京东等APP就能方便地买到药物,同时还能实现购物、就餐等更多功能,相比垂类APP,平台型便捷性更高是显而易见的与之相对的是,如叮当健康一类的自有平台,虽然也有存在的必要,但更多是作为补充,这导致叮当健康很难与其他玩家抗衡。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生意锚定了线上化的可能,可是要想做大做强,完成结构分布调整和渠道分配整合,完善并优化商业版图从而导向精细化管理,是叮当健康不能越过的一环。

 

港股上市固然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不过长远来看,叮当健康只是短暂地解决了资金问题,不断增加的亏损,还能让叮当健康“健康”多久呢?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邮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