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任何问题,我都会考虑能否用技术创新去解决。”

奥斯卡获奖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最近执导的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中,比尔·盖茨这样说道。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作为一个聪明绝顶、软件致富的电脑极客,比尔·盖茨把技术奉为圭臬并不会让人们意外。实际上,不管是在自己看来,还是对他身边的同事、亲友来说,比尔·盖茨的大脑就是一个超级CPU(中央处理器)。与硅基CPU专注于信息处理不同,比尔·盖茨的碳基CPU还有着惊人的信息输入及储藏能力:随便出去旅行一趟,就可以顺道看完15本书,而且记住90%的内容。创办微软只是这一碳基CPU的集大成之作,实际上,早在湖滨中学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已经在用自己的CPU去解决诸如为学校设计排课表这样的难题。

纪录片中,导演戴维斯问比尔·盖茨最害怕什么,他回答说自己最大的恐惧就是大脑停止运作。或许对比尔·盖茨而言,源源不断的技术问题也和空气一样,是他的大脑保持正常运作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进,比尔·盖茨的大脑就是为技术而生的。

2008年,当53岁的比尔·盖茨以近600亿美元的身价从微软辞职,并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时,肯定有不少人会疑惑:比尔·盖茨究竟是怎么想的?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一个潜在的认知便是,与经营微软相比,慈善事业的技术含量肯定要低上不少档次,而且不那么“烧脑”。这种认知理论上不错,但在实践层面出现了一个较为尴尬的漏洞:他是比尔·盖茨。

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插曲:在参加一次电影放映时,戴维斯第一次见到比尔本人。当他走过去做自我介绍时,发现比尔正在看书。戴维斯仔细一看,发现比尔看的是明尼苏达州的预算,而且是一行一行地梳理。在比尔的手提包里,这样的预算还有37份。看着眼前的一幕,戴维斯的脑子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种疑惑:这家伙到底是什么人?!

比尔式的阅读方式以及戴维斯式的困惑,几乎贯穿纪录片始末。表面看,比尔·盖茨的很多行为、选择会让人们不解,但是,当我们把诸多表象汇总为一个核心——他做事的方式及动力——时,便会发现,问题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

天才式傲慢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采用立体穿插的模式为我们重点解读了比尔·盖茨三个雄心勃勃的公益项目以及他的成长和创业史。

这三个项目分别是:

为消除痢疾而掀起的马桶革命;

在地球上彻底消除传染性极强的脊髓灰质炎;

为解决气候问题而开展的核能研究。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尽管痢疾和脊髓灰质炎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过去,但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彻底消除这两种疾病,还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以痢疾为例,它的诱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们的如厕习惯及安全用水意识。按照正常思维,人们只需要在这两方面进行一些“非技术性”的努力就可以大大降低痢疾的发作。但是,比尔·盖茨不这样想。他觉得技术创新才是解决之道。一方面,结合很多地方水资源不足的现状,他渴望研究一种可以不用水的马桶;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人类粪便的潜在污染,他干脆让研究人员设计一套粪便处理装置,直接变“粪”为“水”。

不得不说,比尔·盖茨在这两方面的技术创新都搞得不错。片中的一个镜头是,比尔·盖茨拿起一杯刚刚从粪便中提取的水,带着满意的笑容一饮而尽。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虽然致力于解决痢疾问题源于比尔·盖茨在《纽约时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但是当他行动时,有两个轨迹值得我们深思。一个轨迹和他的阅读癖好相关,即为了做好一件事,他会通过阅读大量专业性的书籍去提升自己的认知,即便这本书是关于“地方政府预算”或“世界发展报告”这类枯燥无味的文献。另一个轨迹和他的商人本性有关。诚然,比尔·盖茨是慈善家,但是对技术的痴迷让他慈善之路总会不由自主地往商业上倾斜。比如上面提到的痢疾,消灭这种疾病是慈善初衷,但创新型马桶以及变“粪”为“水”的装置,已经是可以批量产出的商品。

纪录片中,导演戴维斯问比尔·盖茨:“作为商人,有什么是你感觉不擅长的?”

比尔·盖茨说:“只有基于创新的生意我才比较擅长。”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离开微软,比尔·盖茨表面上远离了技术和商业,但借助慈善,他又将两者神奇地统一,并成功地开启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春”。投入慈善,比尔·盖茨表面上远离了傲慢,但涉足商业,他又变得“目中无人”。如果说卫生问题只是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小打小闹的话,那么为了解决气候问题而对“核能”的投入就有点赌博的性质。不过,按照比尔·盖茨自己的说法,核能研究是那种除非他介入帮一把,否则就不会被实现的创新。所以,即便风险很大,他也不惜一试。

圣人良知

争强好胜、敢于冒险、乐观执着,这些都是比尔·盖茨身上的标签,也是他取得一系列成功的关键。但是,这些性格方面的特点与他的天才显然不在一个范畴,或者说不全在一个范畴。实际上,当我们追溯比尔·盖茨身上这些性格特点时,不能绕过一个人,那便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今天,很多人对于这位母亲的认知,大多基于这样一个常用的“反励志”典故:比尔·盖茨能够成功,不完全是一人之力,实际上她那长期担任华盛顿大学校董事的母亲在她创业之初给与了很大的帮助。虽然这种说法不够严谨,但是从这个角度看比尔·盖茨的成功,在方向上无疑也是正确的。

在纪录片《走进比尔》中,导演用很大的篇幅介绍比尔·盖茨的母亲。从中我们会发现,这位女性不仅富有远见卓识和挑战精神,还非常擅长社交。重要的是,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她也很有心得。一次演讲中,玛丽·盖茨谈到自己对成功的看法时说道:“每个人一开始,都要先给成功下一个你自己的定义,有了这些对我们自身的具体的期待,我们就更有可能成功。说到底,那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甚至不在于你给与了什么,而在于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为了培养比尔·盖茨的社交能力,母亲让他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在父亲开会的地方当“门童”,到社区里做公益。如果说比尔·盖茨如今的慈善事业已成燎原之势的话,那么曾经的社区公益想必就是那团星星之火。

母亲对比尔·盖茨的影响无疑是巨大和深远的,但是,当比尔·盖茨在纪录片开始说出他“真正想要的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被平等的对待”时,我们会意识到,比尔·盖茨的慈善事业肯定还有另外的源头。这个源头与技术、商业无关,甚至与他受益于家庭或者学校的教育无关,而是他自己的内心与这个世界的直接对话。

《在第三世界,水依旧是致命的》,这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Nicholas Kritof 1997年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是比尔·盖茨受其感染,进而决心在世界范围内消除痢疾并最终引发厕所革命的那篇文章。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这篇文章只是他众多文章中最不起眼的那一类。那么,为什么会吸引世界首富的眼球呢?纪录片中没有说明,但是一些细节性的事实可以看出比尔·盖茨心迹的变化。实际上,当比尔·盖茨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大女儿已经出生,且不到一岁。很显然,成为一个父亲让他的情感有了普世的牵挂。或许,唯有从这个角度去审视比尔·盖茨看到那篇文章的心理,才更显得合理。无独有偶,纪录片中提到的另一种疾病脊髓灰质炎也是与儿童相关的。而且片中,在提到对这类人群的帮助时,比尔·盖茨还特意提到女儿对自己的一些启迪。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唯技术论者的普世情怀

比尔·盖茨在商业上的贪婪与傲慢有时候会折射世人看他做慈善的眼光,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审视他心理轨迹的障碍。他固然是一个技术天才,但在情感方面,他和我们普罗大众并没有区别,也有一些最纯粹、最天真的想法。纪录片中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解决厕所问题,比尔·盖茨向美国多所知名大学发邮件求助,但是很多大学都没有回复。与内心强大这种彪悍的理由相比,或许普世情感更能够说明,他为何会在“受挫”后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并坦然自若地推进自己的项目。

比尔·盖茨是商业大亨,也是技术天才。他奉技术为圭臬最登峰造极的时刻,还是早期接受《时代周刊》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大脑里所有生成感知和情绪的神经元都是以二进制的方式运行的。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机器模拟这种方式。”不过,比尔·盖茨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太过于坚持,特别是当沃尔特·艾萨克森在邮件里问他如何看待女儿冲爸爸微笑这样的心灵体验,难道也可以用代码复制?下面这段话是比尔·盖茨在收到沃尔特·艾瑟克森上述问题几周后才回复的,放在这里,或许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比尔·盖茨的慈善之道。

在邮件中,比尔·盖茨说道:

“分析起来,我得说大自然干得不赖,让养育孩子的乐趣多于痛苦,因为这是一个物种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不过,养育孩子的经历是无法分析的……在创造复杂系统方面,进化过程比当今的人类高了许多个数量级。我们可以说,人类终将了解心灵的奥秘,并用与软件术语相类的词汇把它阐释出来;我们也可以说,心灵是一件软件无法比拟的造物。按我看,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宗教界有这样一个观点:即便是那些科学能够解释的事物也可能包含着超越科学的潜在目的。我虽然不信教,但人类心灵带给我的震撼和惊奇还是更像一种宗教敬畏,不像没有感情的理性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