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2月22日

注册 / 登录

钢铁到万亿:唐山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崛起之路

 

引言

 

在很多人眼中,唐山是一座与钢铁密不可分的城市。这座位于渤海之滨的工业重镇,曾经以“中国钢都”闻名遐迩。然而,今天的唐山早已不再是那个单纯依赖钢铁产业的老工业基地。

 

2024年,唐山GDP突破万亿大关,成为京津冀地区继北京、天津之后的第三座万亿城市。这背后不仅是钢铁产业的成功转型和升级,更是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港口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

 

从绿色转型到智能制造,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唐山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为北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全国的城市转型树立了标杆。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唐山如何一步步实现从“钢铁之城”到万亿经济体的华丽转身,看看这座城市的未来将驶向何方。

 

01唐山经济突破万亿的驱动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动能培育

 

(一)钢铁产业的“含金量”提升

 

作为“中国钢都”,唐山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经济突围的核心动力。2024年,唐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8.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9.4%。

 

尽管钢铁产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但唐山通过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实现了产业链价值跃升。例如,河北省首家省实验室“燕赵钢铁实验室”在唐山揭牌,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形成“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的产学研协同模式。

 

(二)工业基本盘的稳固与创新突破

 

除了钢铁,唐山的第二产业也在稳步发展,202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5042.8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8.9%。化学原料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长尤为显著,分别增长了20.2%和22.3%,显示出传统制造业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同样表现不俗,增加值增长10.9%,工业机器人产量更是猛增39.1%,锂离子电池产量激增102%。这些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唐山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港口经济与对外开放的加速

 

唐山港,这座全球第二大港口,在2024年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惊人的8.62亿吨。其中,铁矿石和煤炭的吞吐量占比近80%,这足以证明唐山港在能源及基础原材料运输方面的重要地位。

 

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唐山正积极从“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型。唐山港拥有230多条海上货运航线,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成为面向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这一转型不仅拓展了唐山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还为其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示范区累计实施了100多个京津合作项目,总投资超过190亿元,成为京津冀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节点。曹妃甸港区的活跃度与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有力地支撑了唐山从“运输港”向“贸易港”的转型。

 

02唐山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填补京津冀“经济洼地”的空白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呈现“北京强、天津弱、河北滞后”的格局。唐山作为河北经济的领头羊,其GDP占全省比重超20%,此次晋级万亿城市,无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山晋级万亿城市,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双核驱动”向“三足鼎立”演进,形成了更均衡的区域增长极。

 

(二)产业协同与创新资源对接

 

在产业协同方面,唐山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2014-2023年累计实施京津合作项目886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协同效应。

 

通过“京津研发+唐山制造”和“京津总部+唐山基地”的创新合作模式,唐山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与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深度互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唐山的创新能力,还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能。

 

(三)绿色转型的区域示范效应

 

作为重工业城市,唐山在低碳领域的探索对京津冀环境治理至关重要。2024年,唐山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3.2%,太阳能发电量激增2.8倍。此外,“十三五”期间唐山累计退出炼钢产能3937.8万吨,有效减少了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活动。

 

通过发展新能源、压减钢铁产能等措施,唐山在降低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绿色转型不仅改善了唐山自身的环境质量,还为京津冀地区的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样本。

 

03挑战与隐忧:万亿之后的“成长烦恼”

 

(一)产业结构单一与路径依赖

 

在探讨唐山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它依然坚固的钢铁产业支柱。2024年,精品钢铁产业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49.4%,这无疑彰显了钢铁在唐山经济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但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种对单一产业的深度依赖,也让唐山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房地产需求调整的风浪中,显得较为脆弱。钢铁产业的周期性起伏,为唐山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然,唐山并未止步于传统产业的辉煌,而是在新兴产业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0.9%,工业机器人和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飙升39.1%和102%,这些新兴力量虽然目前还不足以完全对冲钢铁产业的波动,但它们为唐山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预示着未来更多可能性的到来。

 

(二)资源约束与环保压力

 

唐山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水资源匮乏和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唐山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能源对外依存度超60%。这两大资源约束如同紧箍咒,限制了唐山的产业扩张和多元化发展。

 

同时,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唐山钢铁行业碳排放强度需在2030年前下降18%以上。这无疑又是一场硬仗,需要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投入巨资,同时也意味着部分产能的调整,对当地经济和就业带来影响。

 

(三)科教短板与人才流失

 

除了资源和环保,唐山在科教和人才方面也存在短板。作为地级市,唐山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有限,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这导致高端人才更倾向于流向京津等大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唐山在高端产业培育上的困难。

 

04未来展望:从“钢铁之城”到“新质生产力高地”

 

(一)构建“港口+产业+城市”发展闭环

 

唐山并未因此气馁。它正在积极寻求转型之路,从“钢铁之城”向“新质生产力高地”迈进。

 

构建“港口+产业+城市”的发展闭环,是唐山的一大战略。唐山港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依托这一优势,唐山正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临港产业,同时推动城市化进程,形成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二)深化京津冀创新协同

 

唐山还在深化京津冀创新协同上发力。通过设立“创新飞地”和共建产业创新联盟,唐山与京津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联手攻关关键技术,形成了区域内的创新合力。在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京津研发+唐山制造”的模式正成为唐山经济的新亮点。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同样是唐山经济转型的关键一环。依托现有222家机器人企业、13家“小巨人”企业基础,以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唐山正积极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同时,利用文旅资源(如工业遗址、滨海生态)发展沉浸式体验经济,实现“硬产业”与“软实力”共振。这些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不仅提升了唐山的经济实力,也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5结语

 

唐山跻身“万亿俱乐部”,是河北经济突围的缩影,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的标志。这座曾经历大地震重生的城市,正以“钢铁意志”书写新时代的转型答卷。

 

未来,唐山需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动能培育间找到平衡,在区域协同与自主创新中突破瓶颈。其探索不仅关乎一城一地的兴衰,更将为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范式。正如经济学家所言:“万亿不是终点,而是新竞赛的起点。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