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2月22日

注册 / 登录

车企 “联姻” 华为:“灵魂论” 之争再掀波澜

 

引言

 

2025 年 2 月,汽车行业掀起轩然大波,上汽与华为的合作细节接连曝光。

 

2 月 11 日,传出双方合作采用智选车模式,品牌初步定名为 “尚界”,此消息一经披露,便引发市场强烈反响,上汽集团股价应声上涨,当日涨幅超 7%,成交额超 15 亿元,足见市场对此次合作的高度关注。

 

尚界首款车以上汽荣威内部代号为 “ES39” 的车型为蓝本,计划于今年四季度上市,定价在 15 万 - 25 万元区间,这将是鸿蒙智行体系中价格最为亲民的车型。

 

该车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预计会凭借华为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上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同时结合上汽成熟的制造工艺与供应链体系,保障产品的稳定性与性价比。

 

另一边,广汽与华为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2025 年 2 月 17 日,广汽传祺官方宣布,传祺 X 华为联合创新计划全球首发车型 M8 乾崑系列即将登场,这款车将搭载华为乾崑高阶智驾系统,为用户带来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据财联社 2 月 18 日消息,从广汽集团相关人士处获悉,华为与广汽合作的 GH 项目全新品牌首款车型计划于 2026 年上市,该项目致力于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与传祺 M8 乾崑系列有所区别,未来将凭借华为的技术和广汽的制造优势,在高端市场一展身手。

 

这些最新动态,让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再次成为焦点。早在 2021 年,上汽集团董事长一句 “不能让华为成为汽车业的安卓,成为灵魂,上汽要做自己的灵魂”,便在汽车行业激起千层浪。

 

如今,上汽与华为展开合作,以及广汽与华为在智驾等领域的深度绑定,再度将技术与品牌主导权的讨论推到台前。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更可能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

 

01车企与科技公司的 “灵魂” 博弈

 

合作模式与主导权现状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主要存在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I(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

 

在零部件供应模式下,华为提供如 AR - HUD、激光雷达、热管理、电驱等标准化零部件,这种模式合作程度较浅,车企在技术和品牌方面拥有较高的主导权,华为仅作为普通供应商,为车企提供特定的硬件组件,对整车的整体架构和品牌塑造影响较小。

 

HI 模式下,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云等五大系统,车企在车辆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智能化技术方面对华为的依赖程度较高。例如阿维塔 11,全系标配华为智能方案,包括 3 颗激光雷达在内的 34 颗传感器以及深度定制的鸿蒙座舱等,不过阿维塔在品牌定位、营销渠道等方面依然保持自主决策。

 

智选车模式则是华为深度参与整车环节,从产品定义、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甚至销售与宣发,华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赛力斯的问界系列为例,华为不仅提供技术,还利用自身的销售渠道助力问界汽车的销售,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在技术和品牌营销上的主导权更为突出,车企的自主性相对受到一定限制。

 

上汽与华为采用智选车模式打造 “尚界” 品牌,这一合作引发了外界对上汽品牌主导权的关注。尽管上汽在整车制造方面拥有深厚底蕴,但华为在智选车模式中的深度介入,使其在产品的智能化定义和市场推广上具有较大话语权。对于上汽而言,如何在借助华为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保持自身品牌的独立性和特色,是合作中面临的关键挑战。

 

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则采用了一种全新模式,联合设立 GH 项目公司,专注于 30 万元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的开发。这种模式强调技术融合与联合办公,双方在合作中的主导权分配尚不明朗,但从广汽的角度来看,其希望通过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打造高端品牌,提升自身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又能确保自身在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数据 —— 主导权的关键

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数据已成为车企与科技公司争夺主导权的关键战场。

 

一辆 L4 自动驾驶汽车每日会产生大约 10TB(百万兆)数据,是传统汽车的 5 - 10 倍。这些数据涵盖汽车自身状态、驾乘者信息、行车轨迹、交通情况等多个维度 。

 

对于车企而言,数据是实现智能化应用、改善产品功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用户驾驶行为数据的分析,车企可以优化车辆的动力系统、悬挂系统等,提升驾驶体验;基于用户的偏好数据,为用户定制专属的车内环境和娱乐系统。

 

科技公司同样意识到数据的巨大价值。华为等科技公司凭借其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渴望获取更多的汽车数据,以进一步优化其智能驾驶算法、智能座舱系统等。数据可以帮助科技公司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在与车企的合作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数据掌控权的争夺对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车企过度依赖科技公司处理数据,可能会导致自身对核心数据的掌控力不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一旦科技公司掌握了大量的汽车数据,可能会利用这些数据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甚至可能与车企形成竞争关系。反之,科技公司若无法获取足够的数据,其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也将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在合作中合理分配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和管理权限,成为车企与科技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衡之策:合作与自主的艺术

 

车企在与科技公司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平衡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关系,以确保自身对技术和品牌的主导权。

 

上汽在与华为合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身在智能驾驶、电动化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上汽投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 Momenta 等,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上汽注重将自身的品牌理念和文化融入到与华为合作的产品中,强调 “上汽制造” 的品质和特色,避免品牌被华为的光环所掩盖。

 

广汽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尽管广汽希望借助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打造高端品牌,但同时也在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确保在合作中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广汽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队伍,以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在品牌营销上,广汽突出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通过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些车企还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增强自身在与科技公司合作中的话语权。多家车企联合起来,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共享数据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对单一科技公司的依赖。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车企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在与科技公司的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合作条件,保障自身的技术和品牌主导权。

 

02新能源市场的 “楚汉争霸”

 

华为加持,上汽、广汽的市场新攻势

 

上汽与华为合作推出的 “尚界” 品牌,剑指年轻化市场,价格区间锁定在 17 万 - 25 万元 。这一精准的市场定位,旨在吸引追求时尚科技、对智能出行有较高需求的年轻消费群体。首款车型基于上汽飞凡品牌现有产品开发,虽外观改动不大,但在核心技术层面,深度融合了华为的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技术。

 

华为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实现更精准的路况识别和自动驾驶功能,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其车载智能互联系统可实现车辆与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无缝连接,让年轻用户在车内就能轻松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智能出行。这种智能化的升级,无疑将提升 “尚界” 车型在年轻市场的竞争力,满足年轻消费者对科技感和个性化的追求。

 

广汽与华为合作打造的 “向往” 品牌,则瞄准高端市场,首款车型定位为 30 万元级别的豪华 MPV 。广汽在 MPV 市场拥有深厚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此次与华为合作,引入华为的智驾技术,有望为其高端品牌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可以提升车辆的驾驶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满足高端消费者对品质和科技的高要求。在智能座舱方面,华为的鸿蒙系统也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流畅、智能的交互体验,进一步提升 “向往” 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特斯拉、比亚迪的 “护城河” 与应对

 

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拥有多项核心竞争力。

 

在品牌影响力方面,特斯拉凭借其高端、创新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着特殊地位,早期车主多为社会精英,为其品牌奠定了高端基础。

 

技术上,特斯拉在电池技术、电机控制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其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两阶段法确保电池工作状态的均衡,每个电芯都由独立系统监控,保障了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更是其招牌特色,作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先驱,为驾驶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安全体验。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

 

技术层面,比亚迪在电池技术、电动驱动系统及整车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研发的刀片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在市场上备受认可。

 

成本控制上,比亚迪自主研发能力强,特别是在电池和电机等核心部件上实现了自给自足,有效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使其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

 

产品线方面,比亚迪涵盖了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多元化的布局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面对上汽、广汽与华为的合作,特斯拉和比亚迪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特斯拉或许会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和普及,进一步提升其在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可能会优化产品成本结构,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车型,以应对来自 “尚界” 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压力。

 

比亚迪则可能会加强与其他科技公司的合作,提升自身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技术水平,以抗衡华为技术加持下的广汽 “向往” 等高端品牌。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线拓展方面,比亚迪也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市场份额的 “蛋糕重分”

 

上汽、广汽与华为的合作,无疑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分布产生重大影响。

 

在 15 万 - 25 万元的市场区间,“尚界” 品牌凭借华为的技术加持和上汽的制造实力,有望从特斯拉、比亚迪等现有品牌手中夺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尚界” 的智能化配置和年轻化定位,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原本倾向于特斯拉 Model 3 或比亚迪秦 PLUS EV 等车型的年轻消费者。

 

在 30 万元级别的高端市场,广汽 “向往” 品牌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豪华 MPV,将对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唐 EV 等车型构成挑战。“向往” 品牌的高端定位、华为的智驾技术以及广汽在 MPV 市场的经验,可能会吸引那些追求高品质、高科技的消费者,从而改变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车企为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生存与发展,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品质。

 

同时,车企也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一些车企可能会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另一些车企则会坚持自主研发,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这场市场份额的争夺战中,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车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3驶向未来: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技术主导权方面,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多样,数据成为主导权争夺的关键,车企需要在合作中巧妙平衡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关系,以确保自身的主导地位。

 

在市场竞争格局上,上汽、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分布产生重大影响,特斯拉、比亚迪等现有品牌也将面临新的竞争挑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行业发展路径上,开放合作与自主研发各有优劣,车企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只有那些具备强大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车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车企而言,应积极应对合作中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品牌建设上,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市场拓展上,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车企才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浪潮中,实现创新发展,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