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18日

注册 / 登录

【财报深度解读】营收、净利双减,广汽不跟比亚迪内卷了?

 

 

作 者 | 游璃
正文共计4268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广汽集团正在瞄准乘用车以外的市场引发聚焦。

 

近日据《第一财经》报道,广汽集团审议通过了《关于参股企业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解散清算的议案》,同意参股企业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依法进行解散清算。广汽集团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解散清算上海日野是根据公司商用车发展规划,为实现商用车新能源战略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日野成立于2003年,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持有70%股权,广汽集团持有30%股权。该公司采用日野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生产“日野”品牌的P11和J系列车用、工程用柴油机等产品。广汽日野主要产品是700系列牵引车,今年上半年,牵引车市场累计销售26.58万辆,同比增长5%。

 

车企近期集中发布财报,新品依次依序上市,在7月份乘联会放出数据显示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超过燃油车的大背景下,业界对车企更是寄予厚望。但与行业头部的显著增长不同,老牌车企广汽与上汽一样,走出了一条惹眼的下滑曲线。

 

2024年上半年,广汽集团营收、净利双减。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58.08亿元,同比下降了25.62%;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9.66亿元下降至15.16亿元,同比降幅达到48.89%,这是在去年同期下降基础上的再次下滑,2023年上半年时广汽集团归母净利润降幅为48.43%。

 

财报显示,广汽集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调比例更面临挑战,同比下滑幅度已经来到了112.51%,亏损3.38亿元。

 

集团发言人表示,业绩的变动主要是中国汽车行业今年掀起的“价格战”所致。前不久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重庆汽车论坛上也提到:“这样卷下去不是个办法。”

 

这段话被许多人解读或暗指比亚迪,不过就目前来看,双方还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和平态度。动机无法揣测,动作却难以掩饰,广汽集团跳出赛道寻求乘用车外的新增量或是印证。不“迷信”比亚迪成功经验的广汽选择站到吉利与上汽这一侧,反对着内卷,试图找新的出路。

 

广汽比亚迪,同源不“同酬”

 

广汽不想陷入“内卷”。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对外表示,这些年受行业风气影响,许多车企违背了盈利的初心,反倒减少了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可能,“现在裁员的情况如何?广汽也不得不裁了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和国家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向来低调的曾庆洪因这一段话站在了风口浪尖,当时一度有人认为面对内卷别家车企为什么都没话讲?”

 

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以后,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中国汽车论坛的演讲上表示,内卷是低水平竞争,“对行业是饮鸩止渴,对国家不负责任,对消费者错误引导。”

 

这段话同样被认为或暗指比亚迪,而多了盟友以后,投资市场上舆论的天平也对广汽和吉利有所倾斜。

 

但无论业内人怎么说,财报数据才是真实反馈,外界嘴仗打得再欢,也掩盖不了比亚迪业绩向好,广汽却节节败退的事实。

 

同为广东省重要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港交所的公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则同比增长24.44%。比亚迪在财报里提到,业绩提高是新能源汽车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功劳,尤其是净利润增长方面,主要受到了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带动。

 

反观广汽,不仅核心数据下调,单看营收能力,一骑绝尘的比亚迪为3011.27亿元,紧随其后的上汽集团为2846.86亿元,第三名的长城汽车已经只剩零头,为914.29亿元,再往后长安汽车、赛力斯已经减少至767.23亿元和650.44亿元,广汽集团只能以462.55亿元的收入排在第六名,它和上汽集团也是前六名中唯二收入减少的车企。

 

令行业担忧的是,下半年开始后广汽集团前期诟病的“低价补贴搞内卷”现象已经有所缓解,但广汽 7、8月份的销量还是不太乐观。

 

 

7月,广汽集团销量为14.12万辆,环比下滑13.65%,同比下滑25.37%。计算前7个月总体数据,广汽集团累计销量刚过100万辆,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5.83%,年度目标整体完成度则停留在36.5%左右。

 

8月份的销量数据则显示,广汽整个集团总销量低于15万辆——这在巅峰时期可能只是广汽丰田一个品牌单个月的销量。对广汽集团股东、掌舵者曾庆洪和消费者来说,这个成绩都是难以接受的。

 

乘用车研究员牛飞广自己也是新能源车主,他提出,技术路线或亟需调整。

 

“埃安纯电不给力,广汽又迟迟不肯推进混动车型,到现在还没有一款突围的混动插电车型,可见广汽集团面临的挑战有多大。”

 

牛飞广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或解释了投资者对曾庆洪发言的质疑,毕竟广汽集团的业绩确实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比亚迪挣钱的姿态又显得过于“轻松”。

 

纵览近五年同期财报,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的毛利率就在上涨。2021上半年还只有12.76%,次年上半年就上升到了13.51%,到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已经达到了20%。

 

比起它来,老牌车企要艰难许多。广汽集团二季度毛利率只有6.35%。比上一个季度还下降了0.8个百分点;它的“难兄难弟”上汽集团处境也差不多,整个上半年毛利率都只有8.53% 同比下降了1.14个百分点,净利率则只有2.68%,比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一来二去之下,广汽跟比亚迪的差距或越拉越大。

 

消费者的心为何飘走?

 

业绩“崩盘”的原因追溯到最深处,产品不给力或是核心问题。

 

在燃油车时代,广汽集团是国内汽车合资的典范。丰田、本田、菲亚特、三菱等海外车企均为广汽集团的合作对象,尤其是丰田与本田两个品牌,广汽集团不仅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建立并稳固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强的产品依赖性。

 

举个例子,东北证券此前针对广汽集团做的一份研报显示,2019年广汽本田在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为37.72%,广汽丰田贡献率则为33.37%,排在第三名的广汽乘用车销量占比则只有16.75%,约为前两者的一半。

 

历年财报也显示,广汽本田与广汽丰田的销售数据直接影响着整体业绩好坏。今年二季度财报中广汽集团也提到,本田和丰田销量显著下降不断影响着公司投资的整体收益。

 

1-6月份,“两田”销量下滑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本田上半年销量下滑28.28%,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28.35%;丰田销量则同比下滑25.8%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29.58%。这直接影响了广汽集团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今年上半年仅为20.1亿元,而去年同期是53亿元。

 

合资品牌产销下滑的情况不是第一年出现,广汽集团也在不断探索解决方案,广汽埃安就是最近冒头的新增长点。

 

2023年,广汽埃安的交付量达到48万辆,同比增长达到77%,最高单月销量突破5万,荣登“新势力销冠”。排在埃安面前的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短短几年时间,广汽埃安就跻身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第一梯队。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近期公布的文件,广汽埃安近期正在准备港股IPO上市工作。尽管后续这一公告被撤销,有内部人士称广汽埃安暂无IPO打算,但谁也不会否定,它对广汽集团有着极高的业务价值和战略意义。

 

比起IPO,广汽集团或许更应该解决埃安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

 

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埃安提供了约22万辆出租网约车,在当年出租网约车新车中的占比超过25%。埃安卖给网约车司机的车在总销量约占45.8%,光这一个市场就贡献了近半数收入,或意味着广汽埃安非常依赖网约车行业。

 

行业上升期,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2020~2022年,广汽埃安销量从5.59万辆逐步增长至27.12万辆,直到2023年销量冲顶,仰仗的都是网约车司机大规模涌入。

 

但如今网约车市场见顶,多方因素影响下,去年下半年前后就有多个省市地区的运力发出饱和预警。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底,全国各地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4.5万本,2023年10月底上升到633.4万本,而到2024年3月底,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679.1万本。

 

 

短短三年间,网约车驾驶员证的数量增加了约166.8%。网约车用户的规模却没有跟上,对比2020年和2023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约车用户规模三年增速约为44.6%,远低于网约车驾驶员增速。

 

反映到广汽埃安身上,就是明显的销量下滑。2024年2月至6月,广汽埃安连续五个月下滑,同比分别下降66.74%、30.4%、47.94%、32.31%和42.92%。

 

新能源车的“合辙”时代?

 

其实,不管是广汽埃安面临的单一市场问题,还是本田、丰田等合资品牌面临的销量下滑问题,本质或是品牌力和技术力不足。

 

为了加强品牌打造,广汽集团上半年在销售费用上投入了28.3亿元,同比增长10.15%,2022年9月,广汽埃安还发布了豪华纯电品牌昊铂,并邀请易建联、周琦等知名体育明星加盟代言,试图触达高潜力消费者。

 

不过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昊铂两次出圈都是负面事件,曾庆洪痛批价格战也属于争议事件,从这几次公关应对速度和处理方式来看,广汽集团显然并不适应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的场景,对于一家长期浸润在产业链上游,以研发、协同其他品牌等见长的企业,这或许也并不适合它。

 

高层对此显然有所感知,秉持着既然在国内“卷不过”友商,那就另找出路的态度,广汽集团给埃安和昊铂做了以密集出海为重点的下半年规划。

 

牛飞广说,进入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这意味着更广阔的天地,也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竞争。“到了国外以后,车企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多元。既有来自比亚迪、理想、蔚来,也有特斯拉这样领跑全球的前辈,和当地无数大大小小的本土车企。”

 

到那时候,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该如何面对彼此?眼光长远者会知道,答案是联合求共存,差异求发展,2024年以后,新能源汽车必将形成一致标准,如同当年统一度量衡,以共识推动变革。

 

周鸿祎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中国新能源车哪家销量多、哪家销量少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抓住向全球输出新能源车的机会,树立中国品牌的新形象,改变过去中国品牌与廉价品挂钩的固有印象。”

 

引发热议的那场讲话中,曾庆洪其实也谈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广汽集团希望以开放的态度,联合更多合作伙伴,规范、合理地竞争,最终成就多赢。

 

开年以来,广汽集团确实与长安汽车、广州产投等多个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阵营不止中国企业与机构,海外工业软件系统、经销商企业也正在搭建当中。新能源企业需要摒弃内卷,以行业为单位,以国家意志为优先抗衡燃油车强国。在这条路上,广汽走得比往常要快。

 

面对乘用车市场的挑战与销量下滑,广汽集团展现出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积极寻求商用车领域的增量,以多元化布局稳固市场地位。通过解散清算参股企业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广汽不仅有效整合资源,减轻财务负担,更是为实现商用车新能源战略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决策彰显了广汽在逆境中寻机遇、在变革中求发展的决心与魄力,为集团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极,行业普遍看好其在商用车市场的潜力与前景。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