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1月22日

注册 / 登录

【财报深度解读】“安防茅”海康威视,最惧怕的是华为?

【财报深度解读】“安防茅”海康威视,最惧怕的是华为?

作 者 | 游璃

正文共计4309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被称为“安防茅”的海康威视,高增长时代或迎来结束。

 

海康威视交出上市13年“最差成绩单”,数据显示,海康威视2022年净利首次出现负增长,而据最新公布的2023半年报,海康威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375.71亿元,仅同比微增0.84%,盈利表现则更让人忧虑,上半年净利润录得53.38亿元,同比下滑7.31%。

 

海康威视高速增长的时代宣告完结。

 

财报一出,二级市场股价立刻应声下跌。海康威视中报公布当天,收盘时股价下滑1.45个百分点,此后几个交易日继续下探,如今股价为33.28元,总市值3105.22亿元,比起巅峰时期已经腰斩。

 

海康威视为何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安防行业是否迎来至暗时刻?海康威视的低迷,到底意味着什么?

 

 

主业复苏不佳,海康威视面临成长烦恼

 

 

2004年末,冯小刚贺岁档影片《天下无贼》上映,刘德华与刘若英饰演的小偷情侣为了实现王宝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贼”的愿望,不再以惯常使用的偷盗手法坑蒙拐骗,还与另一个小偷团伙斗智斗勇,最终将其绳之以法。这部电影被影评人称为“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因为那时的人们很难相信,我们能过上不被盗窃困扰的日子。

 

但如今我们会发现,社会犯罪率持续下降,安防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其间起着重要作用。“安防茅”海康威视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时代进步的历程,自2010年上市以来,海康威视连续十年营收、净利上涨,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利润也随之增厚,股价以30倍增速上涨,从2012年2.35元/股涨至2021年69.54元/股。

 

但是这一切都在2022年戛然而止。

 

业绩说明会上,海康威视高管表示:“全球经济环境目前难以短时间内改观,我们需要做好长期承压的准备。”实际上,海康威视业绩进展缓慢确实不是一日之寒。

 

2022年全年,海康威视营收为831.66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为128.37亿元,下降23.59%;扣非后净利为123.3亿元,下降25%。

 

2023年一季度,海康威视收入端表现继续低于预期。

 

前三个月实现营收162亿元,市场预期为18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市场预期为26.81亿元。营收净利均未回暖,前者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9%,后者同比降幅则达到20.7%,面对这样的情景,海康威视的二季报显得更加令人担忧。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康威视主营业务(主业产品及服务、主业建造工程)实现营收293.83亿元,比起2022年上半年降低了2.87%,三个BG(事业群)中的两个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表现最差的PBG公共服务事业群,上半年实现营收62.73亿元,同比下滑10.06%;其次是SMBG中小企业事业群实现营收57.52亿元,同比下滑8.50%。

 

唯一一个增长的是EBG企事业事业群,它的营收比例最大,报告期内实现营收69.96亿元,坏消息是增长幅度不高,2.42%的增速已经难以弥补其余两兄弟捅出的窟窿,最终三个事业群营收总和190.21亿元,同比下滑5.33%。

 

增长失速这件事,放在以前的海康威视身上是很难想象的。

 

据《时代周报》统计,2010年至2021年,海康威视营业收入从36.05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814.20亿元,增长近22倍;归属净利润也从10.52亿元上涨至168.00亿元,增长近15倍。有安防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海康威视过去每年业绩和利润增长40%,大华增长30%,他们作为老大哥在前排吃肉,后排公司喝汤也喝得很安心。”

 

2022年时,海康威视董事会还会在业绩公告致股东信中专门点出“今年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遭遇利润负增长”。但到了2023年,高管反倒都避而不谈业绩继续下滑一事,转而避重就轻地表示“市场复苏会带来新的变化和机会,下半年公司业绩将继续呈现逐季度向上的趋势。”

 

收集二级市场意见会发现,多数投资人对海康威视的怀疑也来源于此。职业投资人王海伟就直言:“券商平均预测全年业绩165亿左右,260亿的也比比皆是,一看上半年业绩,净利只有50亿,不管怎么看都让人很难乐观。”

 

此外,半年报显示海康威视的应收款有300多亿,存货将近200亿,两项指标的增长都远超净利润增速,折射出的主要问题就是营业周转率不停下降。

 

经济回温尚且遥遥无期的当下,终端消费者及经销商的信心都不同以往,供应链上其他合作伙伴对风险更加敏锐。渠道不愿意压货,市场上调货困难,海康威视需要更敏捷且高效的库存周转流程,这是对管理体系的考验,也是对其健康现金流的考验,现在的海康威视,需要展现出特殊时期里的更强领导力。

 

 

安防进入深水区

 

 

今年以来,需要在管理上做出改革的安防赛道跑者不止海康威视,比它速度更快的华为甚至已经完成了转型。据行业人士透露,华为在去年末就启动了机器视觉军团的合并计划,2023年初正式完成。

 

机器视觉军团负责的业务与海康威视类似,是华为成立的第三批军团之一,成立时间为2022年5月。其实按照华为一直以来的惯例,部门负责人的考核期以三年为阶段,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做好攻防转换准备,一方面折射出华为内部团队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在昭示,安防市场正进入平台期。

 

这也不难预想,按照前安防行业从业者、泽泉黑龙私募基金经理马海华的说法,安防赛道的大多数需求还是源自政府。当天眼计划、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等创造市场需求的大型项目迎来尾声,寻求突破变得困难也是情理之中。

 

前述行业人士表示:“海康威视想要突破千亿营收,这件事它至少说了三年,期间也落实了很多强竞争的狼性举措来抢夺用户,但一直突破不了。”

 

不过王海伟说,许多人投资海康威视看中的并不是业绩,“选择投资行业龙头的本质是做价值投资,价投不在乎业绩,只在乎护城河,只在乎护城河里有没有鳄鱼。”

 

遗憾的是,安防市场现在也越来越卷,虎视眈眈的对手之一就是华为。据了解,华为机器视觉军团撤编后并入了光产品线,这部分业务在华为内部优先级很高,竞争实力也很强,华为光传送和光接入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为第一。

 

之所以把机器视觉与光产品线合并,行业共识是华为认为联动可以碰撞出更多可能。“机器视觉说白了是卖摄像头,硬件是很难像软件那样高毛利地挣钱的,真正产粮的还是摄像头业务背后的储存和网络,通过视觉信息收集与光网络匹配,能获取的信息更多,集成优势更大。”

 

对海康威视而言,好消息是华为切入安防市场,瞄准的不是自己深耕多年的摄像头市场,坏消息是华为想做更多更全面,海康威视的竞争力将被进一步削弱。

 

 

 

6月份北京安博会上,华为未来将加大从海大宇这类企业OEM摄像头的比例,9月华为HC大会上将有自研新品展出。反观海康威视的研发投入,2023年第二季度,海康威视的研发费用为28.21亿元,同比增长8.2%。这是近13个季度以来,这是海康威视首次将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速降到个位数。

 

王海伟打了个比喻:“如果说中国科技界的江湖是金庸笔下的武侠江湖,那海康威视可能最像的是郭靖。相比华为的高瞻远瞩,管理先锋,海康威视做的事情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起步并不是技术绝对领先,一步步追赶,一步步超越国际品牌。”可如今越过海外的无数先进品牌,AI技术革命主动权来到国内同行手上,海康威视的胜算,却是比以前更小。

 

 

A拆A是最优解吗

 

 

纵览海康威视发展历程,王海伟的说法并没有错。比起重资研发把握引领性的核心技术,海康威视自己也说,更想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我们是一个技术的跟进者,重点是整合相关的各种技术而不只是AI技术,我们的重心在AI技术的落地上面。”

 

而从商业层面分析,海康威视擅长的打法是拆分子业务让其自负盈亏,通过组建子公司矩阵优化业绩表现,拉高估值,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

 

2022年12月28日,海康威视旗下萤石网络成功上市。8月3日,海康威视子公司海康机器更新了招股说明书,预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海康威视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不排除继续拆分业务子公司进行IPO的可能,不难想见,分拆上市是海康威视在资本市场完成经济运作的重要抓手。

 

但在萤石网络身上,上交所已经多次询问其业务独立性、同业竞争等问题,上述情况至今仍有发生。

 

据招股书内容,2019至2022上半年,萤石网络最大客户始终是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且萤石网络在2020年之前,一直没有建立独立的生产采购体系,它的运营模式是向海康威视另一子公司海康科技下单,海康科技完成产品生产后再交由萤石网络售出。

 

最新公布的2023半年报中,萤石网络没有披露前五大客户名称,但它与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的交易仍在增长,仅采购、劳务等关联交易就高达1.77亿元,同比增速超过50%。

 

海康机器面对的质疑也是如此。招股书显示,海康科技报告期内的关联采购占采购总额比例最高时有66.34%,分别为10.08亿元、2.47亿元、2.84亿元。关联采购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向海康威视相关企业采购各类原料商品及加工服务,分别为9.29亿元、1.42亿元、1.42亿元。

 

而且海康机器向关联方采购的价格,却高于向非关联方采购价格,这当中是否涉及利益输送,也是深交所关心的重点问题。

 

回到海康威视本身,尽管“安防龙头”的光环下它仍然拥有大量拥趸,但“聪明的钱”已经离它而去。Wind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持有海康威视的机构数量为1591家;2022年二季度末,持有海康威视的机构数量为1226家;到今年二季度末,持有海康威视的机构数量锐减至364家,机构持股比例仅剩52.78%。

 

真正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东西是可以穿越经济周期的,EBG(企事业事业群)增长低于预期,说明它还是传统的管理工具,只有成为效率工具才能为产业赋能,得到新的突破。”马海华说,EBG、创新、海外是海康的三个增长引擎,除了创新业务其他两个增长存疑,行业老大的旗号还能再为海康威视争取一些时间,未来的两年,是海康威视最后的机会。

 

整体来看,靠分拆上市来扩展资本版图,这条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现在海康威视当务之急是警惕华为等强大对手的快速崛起,更需要建立技术护城河,否则接下来的危机就不仅仅是增长失速这么简单了。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

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邮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