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半导体博弈,韩国纠结要不要趁机取代中国市场份额?--有心无力
一项分析显示,随着美国推动供应链重组以减少对从中国大陆进口半导体的依赖,中国台湾企业受益最大。
有人认为,对于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高度依赖进口的韩国来说,这是扩大其在美国市场份额的机会。
但在与美国扩大半导体相关合作的过程中,韩国有关人士建议有必要制定反制措施,尽量减少与中国的摩擦。
据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所12月28日发布的题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组带来的韩国机遇与威胁》的报告显示,中国在美国半导体进口市场的份额从2018年的30.1%下降至去年 11.0%。
同期,中国台湾的份额从 9.7% 上升 7.7 个百分点至 17.4%,越南上升 6.4 个百分点,从 2.6% 至 9.1%。
韩国的市场份额仅增加2.1个百分点,从11.2%增至13.2%,分析显示美中脱钩(decoupling)的反映性收益并不大。
[路透社/韩联社提供]
美国半导体需求占全球需求的21.6%。
韩国研究人员建议,韩国半导体产业必须在美国半导体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才能摆脱对中国出口的过度依赖,并确保新的需求来源。
但研究人员指出,研发投入比例低、对国外材料和设备的依赖度高是韩国半导体发展的障碍。
去年,韩国半导体研发投资占半导体销售额的比例为8.1%,低于美国(16.9%)、中国(12.7%)、日本(11.5%)和中国台湾(11.3%)。
该报告强调了扩大税收减免率和研发支持的必要性,称由于近期内存半导体需求低迷,国内半导体公司的设施投资有可能收缩。
中国台湾最近提出修正案,将研发和设施投资的税收抵免从 15% 扩大到 25%,而韩国只是将大公司的税收抵免从目前的 6% 提高到 8%,这可能会使他们在竞争中落后。
报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在3纳米技术上领先中国台湾三个月,但据评估,台湾在制程安全和产能方面更占优势。
在全球晶圆代工(半导体代工生产)领域,中国台湾台积电碧玺的市场份额超过50%,三星电子以15%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有分析认为,韩国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创的3纳米量产技术,微加工技术水平在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但与中国台湾相比成品率低,这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中国台湾是半导体产量最大的地区,截至2021年,台湾生产的半导体占全球产量的24.2%,位居全球第一。
其次是韩国(19.9%)、中国(17.6%)、日本(14.7%)和美国(10.2%)。
韩国主要半导体项目的供应链结构[数据=国际贸易协会报告]
报告称,韩国半导体产业在微加工技术竞争力、出口竞争力、产能等大部分领域具有世界级竞争力,但设备和材料对外依存度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韩国半导体设备主要从美国(26.9%)、荷兰(26.3%)和日本(24.3%)进口。
84%的离子注入机从美国进口。
半导体材料,对日本的依存度为40.1%,对中国的依存度为15.8%。
从国家层面看,材料、零部件、装备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对个别国家的进口依存度仍高于大国。
不过,报道称,从这一点来看,以美国为首的新一轮供应链重组可以说是韩国在自身薄弱的装备材料领域建立稳定供应链、确保稳定供应链的契机,可以取代中国的新市场。在半导体设备材料方面,美日欧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中国的份额微乎其微,因此,如果韩国参与到以美国盟友为中心的供应链结构中,有望获得更稳定的供应和供应。可以建立需求系统。
但预计韩国在与美国合作过程中可能与中国发生摩擦将是一个重要威胁。
截至2021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出口的25.3%和进口的22.5%,与主要国家相比,韩国对中国的进出口依存度较高。
报告建议,如果中国实施报复性经济制裁,例如限制韩国半导体进口,出口可能会受到重创,因此有必要提前准备应对措施,将对中国的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