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4年11月29日

注册 / 登录

前程无忧发布《2020职场回顾&2021前景推测报告》

上海2021年2月10日 /美通社/ -- 2020年春节前武汉封城、延长假期、商业场所关闭和人群移动限制等,使得几十年来形成的惯例 -- “节前辞职高峰”、“节后招聘高峰”在2020年并未出现。但及时有效的抗疫手段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早恢复社会秩序,企业重启经营的国家,2020年的企业用人需求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曲线。中国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 JOBS)近日对2020全年招聘市场行情进行大数据回顾并推测2021年就业市场相关趋势,发布了《2020职场回顾&2021前景推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0年的用人需求与往年太不一样

用人需求曲线从2020Q2规模反弹持续12

《报告》的回顾数据显示,51job.com上,2020年2月的职位发布量不足2019年同期的60%,时至三季度,雇主用人需求达到了2019年的90%以上水平。2020年招聘职位量在9月达到最高位。而此前多年,招聘量最多都发生在3月份。2020年11月和12月份,雇主在51JOB上发布的职位量实现了正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7%和7.9%,甚至达到2018年的水平。如果把2020年一分为二统计,下半年的招聘职位发布量和发布需求的雇主分别比上半年增加了20.4%和10.0%。

经历了一段“不得不在家后,求职者开始活跃。2月份在51JOB上申请工作(投递出简历)的人比2019年减少了44%,平均每人发送简历38次,2019年同期为45份。至2020年4月局面已经明显改观。4月、6月和10月,求职者人均发出简历42次、40次和41次,超过了2019年同期的水平,同时2020年中有6个月的人均简历投递量超过了2018年。

求职者的流动性意愿为近年来的新低

2020年的职场缺乏“流动性

由于疫情趋于常态,求职者的主动流动意愿并没有达到2019年的峰值。2020年给员工整体加薪的企业寥寥无几,新增加的工作机会也不多。“安全“”低风险”成为在职者对新工作机会考虑的“必要条件”。事实上,除少数几个资本看好或高竞争的领域,比如教育、健康医疗以及集成电路等,多数领域的企业营收都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跳槽带来的“溢价”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兼职/灵活就业的兴起也一定程度上让打工人“安于现职”。

求职者发出更多的工作申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跳槽的谨慎和反复权衡。雇主调查也发现,疫情对员工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加班的厌恶,通勤时间的敏感,流动性意愿的降低都折射出2020年员工的变化。

受到“流动性不足”最大影响是毕业生就业。过去数十年,大量的工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投资扩张和经济较高速度增长,2018年以来这一局面发生重大改变,替代性招聘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企业纷纷进入数字化转型,以求减员增效。由于企业内空缺不多,旧的不去,新的就无法进入。

民营企业挑大梁

民营企业创造和提供城镇就业岗位的数量一直占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减和招聘方向可以视为宏观经济景气度和就业市场冷暖的风向标。在51JOB上,2020年民营企业提供的招聘岗位占到了72.5%,2018年为73.6%,2019年为72.1%。外资/合资企业的用人需求在2018~2020年持续下滑:2018年招聘职位数占总量的14.5%,2019年13.9%,2020年13.2%。与此同时,国内上市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招聘需求2020年的占比均超过了2018年和2019年。

由于个人流动受限,过往的海外消费转入国内市场,特别是疫情的常态化,促使企业加速将线下业务转向在线。民营企业的敏捷性远远超过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加上海外订单的增加等因素,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保持了较高的需求,特别是在2020年下半年,人才招聘量已经超过了2019年的同期。

2020年下半年的用人需求全面超过上半年

2021年就业市场前景推测

由于2020年上半年基数较低,2021年上半年的招聘岗位发布量和有用人需求的雇主将有明显的增加。乐观估计2021用人需求有望超过2019年,但是难以回到2018年的水平。

房地产和建筑/工程对就业的支撑明显,2021年很可能继续。2020年由于在线消费者中新增了大量五十岁以上的顾客,原来的海外消费转入了国内,消费对经济和信心提振作用明显,不少原来面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开始转向个人消费者。2021年健康医疗、农林牧渔、专业服务和检测认证等行业将有较大的用人增长,软件开发、半导体和教育培训等会面临较多的并购整合。

2020年的疫情让“灵活用工”成为热词。对波动不确定的市场快速反应要求和对员工管理的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要求,企业普遍倾向保持或者减少员工规模,转移成本和风险而非长期雇佣。与此同时,薪酬增加进入“慢车道”。当GDP的增长不高于6%,薪酬增长则很难超过5%。对于技能过气的担心和对薪酬增长变慢的弥补,人们越来越乐意从事多份工作。但是“灵活用工”因为不交社保,也就免去了对员工的必要保障义务,工作缺乏稳定性,更谈不上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灵活用工的泛化,将挤占大量的正式雇佣岗位,在降低成本同时企业的管理难度并未减少。当盈收增长不佳,“灵活用工”必然无可阻挡,对这一用工的方式的法律定性和缴付社保规定须提上日程。



美通社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领讯时代文化传媒 | Copyright ©️ 2024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