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2.3亿美元后再获腾讯1.5亿美元追投 水滴筹是如何赚钱的?
11月24日早间,据彭博社报道,腾讯控股正对国内互联网健康保险保障平台水滴公司追加大约1.5亿美元投资,且水滴已于8月份融资了2.3亿美元,该公司目前正考虑IPO,目标估值约为4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23日,彭博社就曾报道水滴公司计划2020年底或2021年初上市,IPO估值预计为40亿美元至60亿美元,并正以20亿美元的估值在一级市场中融资2亿美元,不到1个月后,水滴公司就正式对外宣布完成2.3亿美元D轮融资。
没过多久,亦有媒体报道称,水滴公司计划于2021年Q1正式赴美IPO,募资规模预计为5亿美元左右,高盛、美银等将担任联席主承销商,有分析认为,水滴公司频繁的融资正是为了上市做准备。
备受腾讯青睐 股东阵容豪华
事实上,在水滴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腾讯一直是其坚定的投资方,公开资料显示,腾讯在天使轮就开始投资水滴公司,此后领投A轮和B轮融资,并继续支持C、D轮系列融资。
与腾讯的微保并驾齐驱,水滴公司被外界视为腾讯征战互联网健康保险赛道的两驾马车,在腾讯的"赛马机制"下,水滴公司也得到了腾讯的背书,同时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成立至今,投资方包括腾讯、中金资本、高榕资本、蓝驰创投、创新工场、美团点评、真格基金、IDG资本等明星资本,累计融资超34亿元人民币。
其中,仅在2019年先后完成近5亿元的B轮融资,以及超10亿元的C轮融资,今年以来,融资步伐仍未停歇,在8月20日举行的水滴保险商城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水滴公司曾宣布已完成2.3亿美元的D轮系列融资,创下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领域融资的最高记录。
彼时,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B Insights公布了全球估值最高的10家数字健康公司,其中3家中国公司上榜,估值29亿美元的水滴公司位列其中。
如今,腾讯再次追加投资1.5亿美元,某种程度上是为水滴公司的上市增添更有力的背书。
水滴并不是公益机构
很多人首次接触水滴公司业务的场景是朋友圈,"爸爸突发血管瘤,请帮帮我们"、"传递爱心,我想让刚出生的儿子活下去".....这些被病患家属、亲友们大量转发的求助文章大多都是通过水滴筹等互联网公益筹款平台上发起,用来帮助患者筹集救命钱。
这正是水滴公司旗下业务板块之一水滴筹,也是该公司聚集流量的入口,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沈鹏创办,目前旗下业务包括商业板块水滴保险与水滴互助,社会责任板块水滴筹与水滴公益。
在大众眼中,这是一家公益平台,但从其实际上依靠保险业务盈利的商业模式来看,水滴公司的本质是一家保险公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水滴公司的筹款业务(譬如水滴筹、水滴互助)是吸引用户的,而保险业务(水滴保险商城)是服务于用户并产生营收的。
水滴筹用于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筹款,目前累计超过3亿爱心人士进行了捐助,为大病患者筹得近300亿元救助款;水滴互助则是一个网络互助社群,加入该社群后,会员如果不幸患病或者遭遇意外,便按照"均摊"的方式由其他会员共同出资救助。
水滴筹和水滴互助的模式虽有所不同,但本意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穷的痛点,也正是这种公益性让水滴筹在上线后吸引了较高流量,官方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水滴筹已为患者筹集到330多亿元救助款,共有3.3亿爱心人士参与帮助,累计产生10亿人次的捐赠行为。
海量用户是一个宝库,只待发掘,水滴公司2017年推出线上保险商城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商城内保险产品均有水滴公司与多家知名保险机构合作,水滴公司扮演保险经纪人的角色从中抽佣。
现阶段,水滴保险商城也的确是水滴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今年4、5月,水滴公司连续两个月实现盈利,其创始人沈鹏在解释原因时表示,最主要的收入板块--水滴保险商城2020年上半年每月的年化签单保费达到10亿元左右,带动了公司整体盈利。
今年,水滴公司的全年营收也值得期待,在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全民保险意识提高的背景下,据水滴保险商城总经理杨光透露,今年水滴保险商城的年化签单保费有望突破140亿元,较2019年实现一倍以上增长,实收保费有望达到60亿元。
如此看来,水滴公司的本质是一家线上保险公司,但这并不是说,水滴公司的"非盈利"业务--水滴筹是不重要的,水滴筹和水滴互助将流量导入水滴保险商城,用户购买保险,水滴公司抽佣,完成了"筹款-互助-保险"的业务闭环,三大板块缺一不可。
但这种公益与商业化并行的方式,也让水滴公司饱受外界的质疑,特别是去年11月,媒体爆出的"水滴筹地推人员医院扫楼筹款"事件直接将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时,很多网友表示,"才发现,原来水滴不是公益机构",实际上,沈鹏在很多场合都一直在强调水滴公司是商业公司而非公益组织,"水滴是一家商业公司,更是一家社会企业"。
总体来说,水滴公司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谋求上市也无可厚非,而如何平衡公益和商业并行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真正讲通"公益+商业"的故事,水滴公司若要获得市场更高的估值,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