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白白流失20亿现金!亚洲最大航空公司裁员8500人 停运旗下港龙航空
传闻已久的"国泰大裁员"在今天成为了现实,国泰航空的业绩在疫情发生以前已经深陷泥潭,疫情冲击成为压倒国泰的"最后一根稻草"。
10月21日早间,国泰航空正式公布公告披露其重组计划,将整体削减8500个职位,约占集团总数35000个职位的24%,裁员规模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6000人,这是国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在此之前,国泰航空也仅仅在2017年最高裁员600人。
同时旗下全资子公司"国泰港龙航空"将从今天(10月21日)开始停止运营,国泰航空将会寻求各地监管部门的批准,由公司及旗下全资附属公司香港快运航空有限公司营运国泰港龙航空的大部分航线。
此次重组成本约为22亿港元,将以国泰航空内部资源拨付,公司将就重组作出13亿港元的递延税项资产减值,在2020年度财报中将考虑计入其他减值及支出,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此前的资本重组计划推出后的又一"自救"措施,今年6月9日,国泰航空公布一项资本重组计划,集资总额约390亿港元,其中香港特区政府共投资273亿港元。
每月白白流失15-20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国泰航空成立于1946年,在2006年收购港龙航空和2019年收购香港快运航空后,运力占到了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的57%及货运量的41%,是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全球排名第八的航空公司,在香港航空业更是垄断多年。
然而就是这家傲视亚洲重要交通枢纽的航空公司,近年来业绩却出现连年亏损的窘境,2016年更是出现了成立73年以来最严重的亏损,而且是首次连续两年大亏。
据其财报显示,2016年,国泰航空实现营收927.5亿港元,亏损5.75亿港元;2017年,国泰航空实现营收972.8亿港元,亏损12.59亿港元,而此前的2015年,国泰航空却是近5年利润的高光时刻,实现净利润60亿港元。
虽说在2018年短暂扭亏为盈后,到2019年下半年又亏损4.34亿港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更是成为压倒国泰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3月开始,国泰航空的月载客量相比去年同期均下跌超过90%,其中有不少月份的下跌幅度更加超过了99%,而据国泰航空10月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泰航空与港龙航空在9月份共载客7061人/次,较去年同期下跌98.1%,收入乘客千米数按年减少97%。
据证券时报报道,过去数月中,国泰航空采取了暂停非必要开支、推迟飞机交付、推出特别休假计划及高级管理层减薪等自救措施,但国泰航空仍在"大出血",据上述重组公告披露,即使做出多番努力,公司每月仍然流失15亿-20亿港元现金,预计此次重组将使集团于2021年每月减少约5亿港元的现金支出。
为了保住国泰航空不至于倒闭,第二大股东中国国际航空在6月9日以35亿元港币现金认购约7.51亿股国泰股份,而香港特区政府则在6月10日宣布对国泰航空投资273亿港元,其中195亿港元用以认购国泰优先股,其余约78亿港元为过渡性贷款。
但如今看来,国泰航空未来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而复苏的步伐显然相当缓慢,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预测,航空客运量须待2024年才有望回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同时受疫情"封关"影响,香港旅游业几乎陷入停摆,据香港旅发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访港旅客初步数字为9132人次,同比锐减99.7%。
"防止疫情境外输入,无法恢复中国香港原有国际/地区航班,又因相关技术限制无法完全恢复往返内地通关,从而直接导致其完全不能分享内地航空市场强劲复苏红利,总之,全球疫情控制成效得不到好转、中国香港无法有效对接中国内地防疫措施,中国香港航空市场将始终无法恢复,作为最大基地航司的国泰也将始终无法走出至暗时刻",有业内人士如此分析道。
虽说国泰航空被香港政府输血又自己"瘦身",但国泰航空的运营水平何时能够恢复健康,还要视乎多个因素,至少从现在来看,国泰航空的未来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