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财经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京金信备(2021)5号】

2025年05月13日

注册 / 登录

“小而美”撬动大流量:解码中国文旅爆火城市的 “逆袭密码”

 

 

 

 

引言

 

近年来,中国文旅市场涌现出多个“现象级”爆火城市: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阿勒泰冰雪、荣昌卤鹅相继出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这些城市从“籍籍无名”到“泼天流量”的跃迁,既折射出消费需求的迭代,也展现了地方政府在文旅运营上的创新智慧。他们的崛起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地方政府对流量密码的精准捕捉、对产业融合的深度实践以及对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升级。

 

01淄博:烧烤经济与“服务型政府”的范式重构

 

淄博的爆火始于2023年春季烧烤热潮,其核心驱动力在于“美食+服务”的双重红利。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淄博八大局首日迎客超过十万人,不得已开启限流模式;红叶柿岩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12万余人次,连创单日接待客流及营收最高纪录。与传统旅游城市不同,淄博通过精细化服务重塑城市形象。

 

  • 服务细节创新:淄博市政府以 “游客体验” 为核心重构城市服务体系,开创了 “服务型政府” 的新范式:公共厕所配备“安心篮”(含湿巾、女性用品、药品),志愿者全天候提供导览、拍照等服务,政府开放停车场与机关食堂。不仅降低了游客出行成本,更通过 “共享城市资源” 的方式,构建起主客共享的城市空间。

 

  • 流量裂变机制:淄博烧烤的爆红堪称 “UGC 传播” 的经典案例。游客自发传播“小饼卷葱”的烧烤仪式感,结合“大学生特种兵”等社交标签,形成了“线上种草—线下打卡—二次传播”的传播闭环。

 

  • 产业长尾效应:烧烤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全产业链的升级重构。在供应链端,本地企业研发的甘梅味炒锅饼、周村烧饼等衍生品,通过直播电商实现月销百万单;淄博陶瓷产业借势推出 “烧烤定制餐具”“文创茶具”,相关产值增长 180%。形成了 “餐饮消费 + 文化体验” 的复合场景。

 

然而,淄博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对此,淄博正尝试从单一烧烤经济向“文化+工业旅游”转型:一方面深度挖掘聊斋文化、齐文化等 IP;另一方面推进工业旅游升级,整合齐鲁石化、新华制药等企业资源,打破单一业态依赖,构建多元支撑的文旅产业体系。

 

02天水:麻辣烫撬动的文旅杠杆与资源整合

 

天水于2024年五一假期凭借麻辣烫跻身“网红城市”,其成功源于“美食+文化”的精准嫁接。据官方统计,麦积山石窟假期门票秒空,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45.58%。创造了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 的商业奇迹。

 

  • 流量爆破点选择:天水以麻辣烫为入口,打造美食集聚区,建设秦州美食街、伏羲坊等载体,联动甘谷辣椒、秦安花椒等农产品销售,形成了“吃一碗麻辣烫,带一箱特产”的消费场景。

     

  • 文化资源活化:天水拥有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大地湾遗址等世界级文化遗产,但长期存在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困境。借势美食流量,天水推出“文化套餐”,通过《麦积圣歌》《天水千古秀》等剧目展演,将石窟文化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同时推出了汉服旅拍、非遗工坊等年轻化业态。

     

  • 基础设施补位:面对突发客流,天水实施 “硬件升级 + 服务优化” 双措并举:新建 5 万平方米的游客中心,配备智能导览系统、母婴室、医疗站等设施;景区部署分时预约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调控客流,在主要街区搭建遮阳避雨棚,投放 200 辆免费摆渡车。从而缓解瞬时客流压力,提升服务承载力。

     

天水的隐忧在于文旅资源整合度不足。尽管拥有伏羲文化、三国遗址等IP,但其知名度仍滞后于美食标签。若未能将短期流量转化为文化认同,恐难摆脱“打卡式旅游”的桎梏。

 

03阿勒泰:冰雪经济的“顶流”密码与产业链重构

 

作为 “人类滑雪起源地”,阿勒泰借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东风,在 2024-2025 雪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接待游客 121.43 万人次,旅游收入 8.63 亿元,同比增幅超20%。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 资源独占性:阿勒泰拥有全球稀缺的粉雪资源与长达200天的雪期,四大滑雪度假区(将军山、可可托海等)日均接待1.5万人次,雪具租赁、滑雪培训等配套服务收入占比达 40%,形成了 “资源 — 产品 — 服务” 的完整链条。

     

  • 产业生态构建:阿勒泰构建了 “航空 + 酒店 + 赛事” 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南方航空开通 “滑雪专列”,提供滑雪板免费托运、雪场直通车接驳服务;高端酒店推出 “滑进滑出” 客房,配备地暖雪具烘干房、专业滑雪教练驻点服务;民宿集群开发 “雪地火锅”“星空木屋” 等特色体验,旺季入住率达100%。

     

  • IP跨界联动:针对冰雪经济的季节性局限,阿勒泰借势爆款剧集《我的阿勒泰》,开发 “夏季牧场体验”“秋季摄影之旅” 等产品;建设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引进迪卡侬、伯顿等品牌设厂。实现 “冰雪制造 — 冰雪旅游 — 冰雪赛事” 的全产业链闭环。

 

阿勒泰的瓶颈在于季节性依赖过强,面临基础设施分布不均、淡季服务能力过剩等问题。如何平衡“冰雪顶流”与全域旅游的关系,是其长期课题。

 

为此,当地推进 “四季阿勒泰” 建设,将 “半年旺季” 转化为 “四季均衡”,实现从 “冰雪顶流” 到 “全域旅游目的地” 的跨越。

 

04荣昌:政策创新与“非遗+”的产业升维“

 

荣昌在2025年五一假期文旅破圈,累计接待游客约224.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03%,其中夏布小镇接待游客达83.71万人次,同比增幅高达687.90%;线下卤鹅销售量达29万只,成为现象级案例。其成功可归因于:

 

  • 政策让利引流:荣昌推出极具吸引力的“三免政策”(公交、门票、停车免费),直接降低游客出行成本;同时延续淄博经验,政府机关开放食堂与停车场,这些 “看得见的实惠” 迅速拉近城市与游客距离,塑造“亲民政府”形象。

 

  • 非遗产业活化:荣昌以卤鹅为支点,延伸开发鹅油护手霜、鹅肝酱等衍生品,入驻盒马、山姆等渠道;联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 “卤鹅 IP 形象”,推出盲盒、表情包、主题快闪店;在夏布产业领域,将千年苎麻纺织技艺转化为时尚消费品,开发夏布汉服、家居饰品、文创文具。打造“非遗+制造+文旅”全产业链,带动就业超万人。

     

  • 政民共治生态: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化身“网红书记”,带头参与 “政务直播”,在抖音、视频号开设专栏;另外还组建团队,通过直播带货、政务男团等创新传播,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形成“全民代言”效应。

     

荣昌的挑战在于IP可持续性。若过度依赖卤鹅单一符号,可能陷入同质化竞争。为此,荣昌启动 “产业大脑” 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消费偏好,动态调整产品供给;推进川渝非遗联动,与泸州、内江共建 “长江非遗走廊”,开发跨区域旅游线路,构建区域文旅共生体。

 

05共同经验与行业启示

 

(一)流量引爆:找准最小切口

 

四座城市均以“小而美”的消费符号(烧烤、麻辣烫、滑雪、卤鹅)切入,降低传播门槛,便于形成社交货币。数据显示,这四座网红城市爆红初期,UGC 内容占比均超过 80%,证明 “接地气” 的消费符号更易引发共鸣。

 

(二)服务升级:从“管理”到“共情”

 

淄博的“安心篮”、荣昌的免费摆渡车、阿勒泰的滑雪板托运服务,均以细节体验构建情感连接,本质上是对游客需求的深度洞察 。这些 “超预期服务” 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更传递了城市的温度。

 

(三)产业联动:从流量到留量

 

淄博烧烤带动陶瓷、食品加工升级;天水通过麻辣烫带动农特产销售;阿勒泰以滑雪衍生培训、装备租赁;荣昌借非遗孵化新消费品牌,均实现了“文旅—产业—就业”的正向循环,印证了 “流量经济” 向 “产业经济” 转化的可行性。

 

(四)治理创新:政府角色的重构

 

从淄博的“服务型政府”到荣昌的“网红书记”,地方政府从“管理者”转向“参与者”,通过政策让利、IP孵化、舆情应对,重塑城市品牌。这种治理模式的创新,使城市从 “行政单元” 转化为 “消费品牌”。

 

06风险警示与长效路径

  • 过度依赖单一IP:四座城市若未能将短期流量转化为文化认同与产业生态,热度消退后可能面临资源闲置风险。破局之道在于构建 IP 矩阵,例如淄博在烧烤之外,培育聊斋文化、工业旅游等新 IP;荣昌在卤鹅基础上,拓展夏布、陶瓷等非遗品类。从而通过 “核心 IP 引流、多元 IP 留客”,形成抗风险的产品体系。

 

  • 承载力瓶颈:客流超载现象,暴露了基础设施弹性不足问题。因此需建立 “实时监测 — 智能调度 — 分流引导” 系统,如阿勒泰的滑雪场预约系统、天水的景区分时预约;同时推进区域联动,如荣昌与川渝城市共建旅游环线,通过客源互送缓解单点压力。

     

  • 消费升级需求:年轻游客从“打卡式消费”转向“深度体验”,要求城市在内容创新与服务质量上持续迭代。未来应深化 “体验经济”,开发 “生产场景体验”、“文化解码之旅”等深度产品,提升游客停留时间与消费层级。

     

07结语

 

淄博、天水、阿勒泰、荣昌的爆火,本质是“资源禀赋+政策创新+传播裂变”的共振结果。其经验表明,文旅产业的竞争已从资源存量转向运营能力,唯有将流量转化为产业链韧性,方能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跨越。

 

这或许正是中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密钥—— 以创新为笔,以服务为墨,在时代的画布上,绘制属于每个城市的独特画卷。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BT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一号楼629

 

 

商务合作

周先生

Tel: +86-17743514315

Email: info@btimes.com.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领讯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Copyright ©️ 2025 财经时报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3396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380号 | 境内金融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京金信备(2021)5号

网信算备110106674807801230011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BT财经尽最大努力确保数据准确,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