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逃票坠亡,景区 “免责”:规则和生命,到底谁该让步?| 热点舆评
近日,“女孩逃票进入景区后坠亡,家属索赔 95 万,法院判决景区无责”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激烈的舆论争议。这起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伤痛,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对规则意识、生命价值、司法公正的多维思考。
法院判决强调“法理优先”,标志着对“和稀泥式裁判”的摒弃,而公众争议则凸显了法律理性与人性同情的复杂张力。
类似案件(如2021年江西庐山逃票坠亡案)的判决一致性,也进一步强化了司法对个人责任边界的界定趋势。
2024年暑假期间,正在读大三的高琳琳(化名)告知父母要与同学外出散心,实则独自前往几百公里外的江西九江某自然风景区,并选择逃票进入景区。此后,高琳琳失联,警方经过3天搜索,在山崖下方约50米处找到一具高度腐败的女性尸体,经确定死者正是高琳琳。
热门文章